“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探访)

发布时间:2024-11-18 21:37:16 来源: sp20241118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搬回来!”5月28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住了40多年的刘清顺夫妇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去年10月完成拆除,今年1月新楼主体结构封顶,这个曾经的D类危房原地变身敞亮新居,只用了3个多月。

  “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承建这个项目的中建海龙公司副总经理陶阳这样介绍项目快速推进的秘诀。怎么造?安全吗?这种模式是否能推广?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探访。

  快!生产施工并行

  一辆辆货车载着预制混凝土模块驶来,在施工现场经过模块吊装,辅助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一栋崭新的居民楼便拔地而起——这种高效的建筑方式,不少居民还是头一回见。

  “我们将8号楼整栋建筑科学规划为55个混凝土模块,预制混凝土模块最后运送至施工现场吊装组建成为完整建筑楼房。”中建海龙总经理赵宝军说,“采用混凝土模块化集成技术,工厂生产与现场施工双线并行,将原本需要15个月的工期压缩至3个月。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模块化集成建筑能够将建造时间压缩至原来的20%。”

  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危旧楼改建难度较大。桦皮厂胡同8号楼位于北京二环内,周边小区林立、人流密集、交通繁忙,混凝土模块化集成技术“快”的优势就凸显出来。“缩短居民回迁周期,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和交通的影响,是我们的重要考量。”西城区住建委四级调研员、危旧房屋改造管理科科长王勇介绍。

  施工时长得到压缩,受惠的不仅是8号楼的居民,也降低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及环境污染。居民李德珍就住在与8号楼相距不远的华能玉桃园小区。“施工时间很短,而且主要是吊装作业,几乎没有噪声影响。这种施工方式不扰民,挺好!”李德珍说。

  绿!将工地“搬进”工厂

  切割、焊接、箍钢筋、喷涂料……在中建海龙模块化集成建筑的生产基地,许多自动化的机器人在工作。桦皮厂胡同8号楼的一个个模块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就是将建筑根据功能分区划分为若干模块,再在工厂对模块进行高标准工业化预制,最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装嵌成完整建筑的新型绿色建造方式。”陶阳说。

  这种技术让施工人员像产业工人一样在车间里工作。“以前在工地上到处奔波,爬高上低的,如今在工厂里干活,不用受风吹日晒。”一名施工人员说。

  据介绍,该项目是北京市首个运用混凝土模块化集成技术的危旧楼改建项目,也是全市首个施工智慧化全过程管理的危旧楼改建项目。

  “模块化集成建筑可以通过运用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新技术以及多种安全环保设备材料,减少75%的建筑废弃物产生和25%的建筑材料浪费。”赵宝军介绍。

  优!抗震性能优越

  “重建并不是一比一还原,而是要做适当提升,补齐设施短板,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新街口街道办事处主任马达说,“原拆原建”主要目的是为百姓解危排险,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

  根据设计方案,新建的桦皮厂胡同8号楼适当增加了厨卫空间,户型也有所改善,新增的楼内电梯让居民出行更方便。“还是原来的位置,还是原来的面积。不一样的是布局改善,阳光、通风更好,还加了电梯!”刘清顺对新家很满意。

  建造速度快、户型更合理,但这种房子质量是否可靠?能否抗震?

  据介绍,混凝土模块化集成技术利用现浇结构与模块墙膜,既满足规范要求又提高结构韧性,并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将混凝土钢筋笼与剪力墙、叠合顶板、预制隔墙和现浇梁相结合,抗震性能优越。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采用模块化集成技术是我们进行城市更新的一个有益探索。”西城区住建委主任左继元说,科技赋能改变了房屋建造、改造的传统模式,也造福了百姓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6日 0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