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先行|山西中阳:“小木耳”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4-12-23 03:47:37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吕梁7月18日电 (任丽娜)一排排坐落有序的科技大棚,一朵朵尽情绽放的黑木耳,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18日,记者走进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看到,“小木耳”带来产业振兴的“大钱景”,“小木耳”撑起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中阳县一排排坐落有序的科技大棚。张旭盛摄

  中阳木耳栽培自吕梁山深处、生长于天然氧吧,口感细腻、营养丰富,被称为“黑色国宝”。凭借高海拔、低纬度、昼夜温差大、冷凉干燥的良好自然条件,当地产出的黑木耳品质接近野生品种。

  2018年,中阳县小试牛刀,在车鸣峪乡首次尝试棚栽、地栽黑木耳;2019成立黑木耳产业发展中心;2020年全面铺开、快速发展,栽植菌棒1564万棒;2021年栽植菌棒4340.4万棒;2022年年产1亿棒的心言菌棒厂正式建成投产,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建成种植大棚1000栋,年产1亿棒的菌包生产线,7000万棒菌糠资源化利用生物质燃料生产线。

  如今,中阳县实现了本县菌棒的自给自足,2023年栽植数量达到4835万棒,全县暖泉镇、武家庄镇、下枣林乡、枝柯镇等4个乡镇均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呈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行的良好发展格局。

“小木耳”撑起中阳乡村振兴“大产业”。张旭盛摄

  短短几年,中阳县一跃成为“全国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县”“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县域”,享有“华北木耳第一县”的美誉。小小的黑木耳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产业规模“从小到大”,空间布局“从无到有”,带贫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中阳县健全完善黑木耳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银行+保险”,以及“土地流转+农业托管”等模式,探索“订单生产+定价收购+网络销售”等联农带农模式,千方百计带动农户增收,努力打通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建设的途径,畅通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渠道,力争把产业增值环节留在农村,把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中阳县种植4万棒(或2棚)以上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或种植户,每种植1万棒带动本县农户(监测户、脱贫户不少于60%)或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少于2000元。

  通过带农益农机制的实施,2023年,中阳全县黑木耳产业带动脱贫户3948人增收,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通过土地流转带动210户脱贫户增收,户均增收3238元。直接带动农民1万余人,年均增收6000元。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中阳黑木耳也带动了菌棒厂、采摘园、销售、产品包装等周边产业的发展,实现产值共计5亿多元,增加固定投资4亿多元,为黑木耳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黑木耳鼓起了农民“钱袋子”。张旭盛摄

  中阳县黑木耳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辟了民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产业、持续长久的富民产业。

  如今,借助山西省设立特色专业镇的东风,中阳县将进一步做大规模、做亮品牌、做强龙头,贯通升级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力打造中国木耳产业发展高地,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