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观察:湖州农业如何插上科技翅膀?

发布时间:2024-12-21 11:10:09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湖州1月10日电(胡丰盛)管理1万亩农田要多少人?养五万只鸡要多少人?养1600头羊要多少人?在浙江湖州,上述答案都是“1个人”。

  1月1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农业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刚介绍,依托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智力支持,2023年前三季度湖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3亿元,同比增长5.0%,增幅排名浙江省第2。

湖羊 练市镇供图

  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字“健康报告”对症下药、喷施药肥用上了无人机、翻垦农田有了无人驾驶农机做帮手……靠机械、数据来种田,这是湖州市南浔区星光高品质数字粮油示范基地种植大户展示的新技能。

  不同于传统的人工圈养,在南浔区练市镇西堡村练美强村公司万头湖羊基地,湖羊存出栏量、温湿度、通风情况等均实现了数字化管控,平均一个人就能管好2000头湖羊。“养大了还帮我们卖,家里收入更多,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当地低收入农户李大爷说,除开湖羊养殖销售的收入,自己还能领到在羊场干活的工资,未来的日子充满奔头。

  农耕时代,古人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那么,进入21世纪,理想中的杭嘉湖现代化农业是什么样子?哪些因素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在吴刚看来,科技是根本支撑。目前,湖州已拥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湖州综合试验站、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浙北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湖州湖羊种质资源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技平台21个。

  在这条科技改变农业命运的成长之路上,人才是主力军。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吴刚介绍,截至目前,湖州农业系统已累计引进博士16人,硕士以上占比提升到64.71%。通过“岗位特设”“周转池”等方式打破职称评聘限制,2023年有15人获评高级以上职称、同比增加23.08%,南太湖特殊支持计划人才累计达到10人。

  “钱支援,物支援,不如来个科技特派员。”这是浙江农民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对于湖州这样一个农业高水平发展的地区来说,除了依靠人才,更需要建立一个科技成果系统导入体系。

  聚焦水产、湖羊两大优势产业,近年来,当地自主育成新品种17个,拥有种业企业121家,年产值达10亿元。其中水产种业产值达6.72亿元、同比增长17.14%。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聚焦技术攻关,湖州的农业科技成果越来越多,国内首款大口黑鲈100k cGPS液相芯片“浙湖1号”率先成功研发,湖羊基因编辑、分子标记等高效育种技术启动研究,蝴蝶兰种苗快繁技术研发取得进展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中1项还获得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政策强,人才兴,产业旺。湖州还以实施农推联盟、院市合作510工程为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稻渔综合种养、生态茶园、林下经济等“四新”技术80余项,水稻亩产首次突破千公斤大关,达到1017.7公斤,刷新历史记录,粮食单产440公斤,位居省第一,油菜单产全国第5、浙江省第一,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0.29万亩、浙江省第一。(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