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5:11:46 来源: sp20241124
昔日“总量居中、人均靠后”的安徽,如今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工业规模位列中西部地区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跃至全国第七位;省会合肥首次闯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安徽着力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安徽的实践证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路径。”近日,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安徽要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必须把‘创新’这个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创新引领,推动原始成果“从0到1”
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施工热火朝天;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这里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因位于合肥西北郊蜀山湖中央,被称为“科学岛”。岛上开展的多是基础研究。被称为“夸父”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正是其中一个大科学装置。
依托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合肥成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落户挂牌,国家深空探测实验室落户运行……位于安徽的这些“国字号”实验室和10余座“国之重器”,正勇攀科技高峰。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是核心。“从0到1”,重在引领,难在突破。
10多年前,怀揣科技报国梦的刘青松,从国外回到合肥科学岛。依托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在创新政策的扶持下,刘青松团队在靶向药物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研发的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药,正在进行临床二期试验;全国首家以肿瘤原代细胞为特色的“活体”生物样本库正在建设。
“这里对国家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与服务十分到位。”刘青松说。
走进挂牌不久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医工融合医疗装备创新研究平台”,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刘勇告诉记者,在安徽的全力支持下,他们与安徽医科大学展开医研协同、医工融合,加速了一批新设备的研发。
2023年,安徽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吹响了科技强省的号角。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成为安徽重点打造的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加速向“高地”集结;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产业地图,加速绘制。
安徽省领导每周协调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建设,6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携手成立聚变产业联盟,一个世界级聚变能源产业集群正从蓝图步入“施工”;
依托深空探测实验室研究成果,以合肥、芜湖为带动,集聚产业链400多家企业、研发机构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
“墨子”升空,“九章”问世,“祖冲之”加速,“悟空”诞生……依托量子科研团队的不断突破,安徽量子计算正从“研发高地”向研发与产业“双高地”转变,合肥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全国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集聚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60余家。
“科研走在了国际前沿,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从实验跨越到真正获取聚变能源。”获得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的稳态强磁场首席科学家匡光力说。
延链强链,加速产业聚链成群
3月15日,安徽省委常委会把会场搬到奇瑞集团,专题研究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培育壮大。
2023年,安徽明确汽车产业为全省“首位产业”,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专班推进、集聚要素、延链强链,带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2023年,全省汽车产量达249.1万辆,增长48.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同比增长60.5%。在7家整车企业带动下,安徽建起全产业链体系,规模以上企业超4000家,年产值1.15万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是阵地,重在聚链成群,贵在创新引领。
以汽车为例。安徽在全国率先立法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明确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创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集成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希望通过‘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打造开放性服务平台。”执行院长宋廷伦介绍。
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是安徽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缩影。眼下的安徽,产业科技含量渐高,创新能力愈强。
2023年,全省光伏制造业实现营收超2900亿元;锂离子电池制造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增长15%左右。
为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安徽编制了2024年至2027年培育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深度谋划布局合成生物、化合物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2023年,安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0.3%;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9万家,居全国第八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2.7万家,居全国第七位,较上年提升两位……一条条新赛道上,安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畅通要素,促进创新生态“四链合一”
作为安徽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重要创新平台,“科大硅谷”自2022年6月诞生以来,就肩负着安徽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高科技企业成长高产田的重任。
2023年,合肥微观纪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吕川和团队带着科技成果,从上海来到合肥“科大硅谷”,“这里有很多量子计算机的生产企业,各种平台资源丰富,对产品研发、成果落地有很大吸引力。”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生产要素耦合,把存量盘活,让要素畅通,令配置高效,让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与人才链四位一体,是极重要的创新。”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龙说。
“科大硅谷”要解决的,正是破解科研项目“找人、找钱、找市场”的难点与堵点,这离不开“团队+基金+载体”的新运营模式。
“‘科大硅谷’主要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要素,通过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科技、产业、资本直通;通过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商学院,培育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表示,实现人才、资金、项目、技术的高效对接,将成为安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沃土。
上午,乘高铁从上海来到合肥,递交项目贷款申请,购置所需设备;下午,银行电话告知贷款初步获批……创业者陈健感触颇深:“这里的服务确实高效!”
致力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科研攻关的巨弓科技来到合肥。创始人王拴虎告诉记者,落地不到一个月,他们已对接到了潜在业主单位。
2023年,“科大硅谷”落地科技项目800多个,引来全球创业团队人员超万名,拥有合肥市近43%的量子企业、50%的合成生物企业、55%的空天信息企业,未来产业加速集聚。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9日 04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