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楼”破百栋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武汉“向天借地”打造竖起来的产业园

发布时间:2024-12-27 17:07:21 来源: sp20241227

  武汉稳稳站上2万亿元新台阶,这是分量十足、质效满满的2万亿元。遍布武汉三镇,一栋栋闪着“金光”的楼宇,就是生动的印证。

  2023年,武汉纳税亿元以上商务楼宇达到100栋。除了量的增长,“亿元楼”里武汉产业正在悄然转型、新动能正在蓬勃涌动。

  武汉如何“向天借地”,实现城市“垂直生长”?29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

  以效益论英雄,“亿元楼”托举有质量的2万亿元

  在位于江汉区建设大道与新华路交会处的卓尔国际中心,记者看到,富有朝气的年轻员工快步进入大楼,该楼宇纳税规模已过亿元,是一栋标准的“亿元楼”。江汉区商务楼宇密集度和“亿元楼”数量全市领先。

  “亿元楼”是指单体税收过亿元的商务楼宇,聚集的是以金融、科技、大型以及跨国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它是考量区域新型高端要素资源和地区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标杆。

  “今年,江汉区已有税收过亿元楼宇30座,含1座十亿元楼宇。”省人大代表、江汉区委副书记、区长叶文静介绍。去年,该区新建创新楼宇5万平方米,存量园区楼宇不断升级。该区建立三级楼宇服务网络体系,为重点楼宇和入驻企业及时提供最新产业空间、政策支持等信息。接下来,江汉区将继续做强楼宇经济,大力提升产业能级、功能品质,把核心优势发挥到新高度,努力实现以楼兴产、以产兴城,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靓丽增长点。

  产业楼宇是“竖起来的产业园”,具有高密度、高产出、高效率的鲜明特征。2023年,江汉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80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值接近60亿元,这是武汉向“垂直空间”要效益、提高“经济密度”的具体体现。

  受访代表委员们认为,城市发展要有足够的密度和能级,否则“摊”得越大,越“拖”不动。而“亿元楼”的崛起,验证了武汉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不仅做大了经济总量,更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密度”,“以资源换收益”的传统路径正在悄然改变,“以效益论英雄”的高质量之路日渐清晰。

  省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刘冬姣介绍,楼宇经济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来源、创造就业机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形象以及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亿元楼’又是楼宇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刘冬姣表示,“亿元楼”被誉为城市的“垂直商业街”,反映的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财富聚集水平,培育一批“亿元楼”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

  “未来武汉或可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加强产业招商、完善配套设施、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来着手发展楼宇经济,将楼宇经济与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等相结合,推动产城融合发展。通过楼宇经济的发展,带动周边区域的商业繁荣和社区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刘冬姣说。

  新动能澎湃,数字经济、低碳金融、工业设计等高端服务业“上楼”

  新年伊始,位于武昌区徐家棚的商务楼宇匠心城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微思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部的4个办公区每天座无虚席,员工们全力加速为刚中标的多个知名公司品牌推广项目奋力工作。

  2023年,武汉牢牢把握科教人才优势,加快把优势转化为动能,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匠心城所在的徐东大街,正是武昌区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的主要承载地之一。近年来,该区聚焦数字经济、双碳产业新赛道,打造了武汉数创大厦、碳汇大厦等一批引领创新的标杆示范楼宇,并围绕高校院所、头部企业等创新资源,规划布局了“一谷一廊多带”数创空间,积极谋划“中央科创区”推进“工业上楼”,为科教人才优势转化落地提供高品质空间支撑。

  放眼望去,位于武昌滨江的长江沿岸铁路集团、长江中心等一批在建商务楼宇,和华中金融城长城汇、碳汇大厦等一栋栋已建成的摩天大楼,涌动着澎湃动能,诞生了一座又一座亿元楼。

  “亿元楼是武昌总部经济不断壮大、创新动能集聚发展的体现,折射的是现代城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活力。”省人大代表、武昌区委副书记、区长范礼奎介绍。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成的新型楼宇经济发展思路,武昌区不断引导楼宇品质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到目前已培育亿元税收楼25栋,占全市四分之一。

  “亿元楼聚集企业越多,集群式、示范性效应越明显,外吸力更大,可进一步加快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省政协委员、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宝宏介绍,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杨宝宏认为,亿元楼至少从三个方面带动武汉创新发展:一是亿元楼吸引众多头部企业、总部企业入驻,进一步加快武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一批数字经济、低碳金融、工业设计等高端服务业在商业楼宇里“落地生根”,进一步促进了武汉新旧动能之间的接续转换;三是楼宇中不断释放的企业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成为吸引企业、汇聚人才、吸引游客的不竭源泉。

  “亿元楼”对营商环境更敏感,硬件设施、软件服务一个都不能掉队

  在江岸区环三峡集团生态环保集聚区,已崛起多栋亿元楼。临近汉口沿江大道、46层高的匠心城·三阳中心就是去年新崛起的亿元楼。这栋楼距离三峡集团总部仅5分钟车程,入驻有长峡快道等多家“三峡系”企业。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楼宇间链条相扣、楼宇群产业集聚,“亿元楼”内正在发生“链式反应”。

  江之都集团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财税服务,其办公实体正是在商务楼宇内,其服务的不少奔跑在新赛道的中小企业也入驻商务楼宇。企业创始人、省政协委员徐新胜是楼宇经济的一线观察者。他说:“除了大力引入包括低碳环保服务业、金融、软件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外,还要下大力气培育,形成聚集效应。”

  徐新胜介绍,武汉发展“亿元楼”实质上是培育高端现代服务业,而后者区别于传统制造业,对于营商环境更为敏感,楼宇管理方、园区、政府提供的服务,要切实助力企业人才的流动、帮助企业共享全球供应链和信息资源。

  省人大代表、湖北省山东商会会长、湖北精英盛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帅同样认为,商务楼宇的功能已经远超传统的办公空间。新兴产业尤其是数字经济企业对于稳定的带宽、先进的安全系统以及智能化的设施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让入驻企业享受到刷脸进门、智能调节室内环境、实时监控电器能耗等便利,是衡量一个楼宇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他强调,这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考验,更是对软件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挑战。一个优质的楼宇经济体需要全方位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从硬件设施到软件服务,从基础建设到运营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队。

  什么产业适合“上楼”?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财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成奎认为,要大力引进培育具有产业扩张性、可塑性、面向大众消费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在引进时需要充分吸纳产业技术专家、风险投资专家和企业家的意见与建议,增加其在决策过程中的发言权重,确保“亿元”楼的生长是可持续性和具前瞻性的,“‘上楼’的企业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能生发出新动能”。

  刘成奎认为,“亿元楼”同时也是城市营商环境的风向标,武汉唯有沉下心狠抓营商环境,以更加多元的服务回应高端服务业诉求,以更频密细致的服务连接“上下楼”,才有可能收获楼宇经济的高效益。

  武汉晚报记者 余睿 冯雪 李佳 通讯员程佳 朱照阳 王诗芸 刁少红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