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5:55:03 来源: sp20241127
“黄风岭,八百里,曾是关外富饶地……”随着国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热度的攀升,用陕北说书演唱的主题曲《黄风起兮》也火爆出圈。听过这段说书的人,无不被其激扬粗犷的曲调和强劲有力的唱腔吸引。在某网络平台上,这段独具特色的中式rap播放量已超过1000万。
突然火起来的陕北说书,到底是什么?
陕北说书流行于陕西北部的延安、榆林等地,最初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渐形成陕北说书。
据《榆林府志·艺文志》第四十一卷记载,清康熙九年榆林堡同知谭吉璁的同僚陈文道在谭府听书后赞道:“刘第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闻江南有柳敬亭者,以此伎遨游王公间。刘第即不能及其万一,而韶音飞畅,殊有风情。无佛称尊,不及江南之敬亭乎?”
这条已知的关于陕北说书最早的官方文献记录,透露了两个信息:第一,江南的柳敬亭说书很有名,并以此混迹于达官贵人间;第二,陕北说书人刘第,虽然没有柳敬亭厉害,但也声名赫赫,和柳敬亭差不多。
早期的说书艺人多是盲人,被称为“书匠”。书匠们手持三弦或琵琶,左腿绑着三块硬木板,叫“甩板儿”,用来打鼓点儿,右手拴着几片硬木片,俗称“麻喳喳”,用来打节奏,用陕北方言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一个人就是一场戏。
陕北说书的曲调激扬粗犷,富于变化,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远古神话、历史传奇、生活故事,英雄的壮举、爱情的悲欢、人生的苦乐、历史的厚重,都在书匠们的口耳相传中化作一部部荡气回肠的传奇。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传统的陕北说书虽然一直面向基层群众,但内容多围绕王侯将相展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对陕北说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以韩起祥为代表的书匠们,开始对陕北说书的内容进行改造,先后创作出《翻身记》《张玉兰参加选举会》《时事传》等反映时代变化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陕北说书进一步发展,曲艺队的建立、培训班的扩大、说唱形式的改良,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改革开放后,随着其他文化娱乐形式的兴起以及大量说书老艺人的离世,陕北说书陷入观众萎缩、后继乏人的困境。
为了将陕北说书这一“民间叙事文学的活化石”留下来、传下去,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启陕北说书保护行动。
2006年,陕北说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起,延安市曲艺馆开始对陕北说书开展“摸家底”式全面普查,采录说书曲目200余篇。此外,陕北说书培训班、陕北说书大会、陕北说书展演等常态化开展。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游戏等新的文艺形式的兴起,陕北说书开始有了新的表达。
为《黑神话:悟空》演唱主题曲的陕北说书传承人熊竹英,不仅借助动漫传播陕北说书,还尝试将陕北说书与苏州评弹、常德丝弦混搭,通过不同艺术的碰撞,让陕北说书焕发出新光彩。
陕北说书要想传播开来、传承下去,一定要吸引和鼓励年轻人参与传播和创作。陕北说书因《黑神话:悟空》走红后,网上就出现了各种年轻人的创新演绎:根据《黄风起兮》陕北说书曲调全新填词,演绎热门电视剧的经典片段;将大热动漫形象与说书片段结合,创作二次元版陕北说书;以说书唱词为基础,利用AI制作各种学唱、翻唱的卡通小片。年轻人向陕北说书张开了拥抱的双臂,这将助推陕北说书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说唱声声,弦音阵阵。在广袤厚重的陕北大地上,高亢的陕北说书穿过圪梁梁,格外绵长悠远……
(本报记者 孙嘉靖)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