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9:50:13 来源: sp20241123
【调研中国·高质量发展】江苏常州:向新出发
——江苏常州塑造城市品牌的实践探索
“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城市品牌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积极挖掘自身特色资源,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当前,如何更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城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省常州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年来,常州坚定守住城市的“根”与“魂”,加快形塑多元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推动大运河常州段、“青春乐都”、“新能源之都”等城市品牌焕发出澎湃生机与活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何以是常州?
大运河常州段再生繁花
走进位于常州老城厢中心——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的苏东坡纪念馆,正对着大门的苏东坡铜质卧像神情泰然,洗砚池旁芳草鲜美,紫藤花摇曳生姿。苏东坡14次游历常州,“眷此邦之多君子”,这里也是苏东坡的终老之地。
据史料记载,东晋初晋陵(常州曾先后有延陵、毗陵、晋陵、南兰陵等旧称)还是“地广人稀,且少陂渠,田多秽恶”,为何其后来能够成为“东南文明之地”,吸引苏东坡、杨时这样的名士大家迁居于此,并孕育出以庄存与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以恽敬为代表的阳湖文派、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正是常州的母亲河,大运河常州段奠定了常州城河相依的基本格局,承载着常州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蕴,成就了常州“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的辉煌盛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隋唐开始,地处运河沿岸的常州,其作为中心城市的联结性、开放性和综合服务性日益显著,漕运经济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形式。因水而兴运、缘运而成市,历经传承与创新、吸收与扬弃、探索与飞跃,常州成就了崇文重教、崇德向善、崇实创新的神韵和气质,直至今日。
泱泱运河水,文脉传千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浸润传承其美,岁月磨砺璀璨其光。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常州时刻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顶层设计、遗产保护、治理修复、文旅融合等方面多方发力,着力构建以运河文化为源流、以江南文化为底蕴、以中吴文化为内核,以大运河为主轴、以老城厢为轴心、以文化景观为节点的运河文化公园版图,持续探寻“城”与“河”共生共荣的发展密码。
在谋划落实《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保护规划“点上”持续发力;在推进完成文庙大成殿、意园、近园、盛宣怀故居等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线上”创新实践;在整体打造前后北岸、大庙弄、南港等旅游休闲街区“面上”协同融合;在活态呈现青果巷、南市河、篦箕巷、天宁宝塔等丰富文旅资源“体上”深化拓展……常州努力写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正以更为年轻、更富活力的方式,将老城厢打造成以文化体验与观光游憩、特色餐饮、时尚购物为一体的文旅地标。辉煌灿烂的大运河文化,借助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轴心崛起”,推动老城厢从单向度“地理空间”蝶变为多元化文化空间、生活空间。大运河常州段在文商旅融合发展中再生繁花,成为常州一张焕新归来的文化品牌。
何以聚常州?
“青春乐都”圈粉新时代青年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739.94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场次、票房收入、观众数量均实现增长,且处于扩张周期。演出经济已经成为各地提振消费、促进旅游、创造流量的“金钥匙”。放眼全国,“北上广深”四地仍旧是演唱会热门举办地,在其余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汉等地,各类演唱会、音乐节、舞台剧也更加“热辣滚烫”。
这当中,常州在音乐节方面的表现尤为亮眼。以太湖湾音乐节、芒禾音乐节和常州本地音乐节品牌NUTS音乐节三大音乐节为牵引,努力承接全国乐迷的观演需求。近年来,常州在音乐节演出上取得的成绩十分瞩目。2023年,常州一跃成为全国大型音乐节票房首位,全年音乐节演出票房达到1.9亿以上,占江苏音乐节票房的32.5%,全国音乐节票房的6.3%,并且黑马姿态在2024年仍在持续。
当各地纷纷“押注”演出经济,如何打响“青春乐都”的响亮名号?常州凭“新”更走“心”。
凭“新”引流。先后出台《常州市全域旅游规划》《常州市支持文旅发展、促进旅游消费的八项措施》《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举措加大扶持力度、激励项目落地。持续开展常州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以青年喜爱的“特种兵式旅游”、Citywalk等出行方式设计旅游产品和旅游地图。大力推动演唱会消费优惠,联动中华恐龙园、环球动漫嬉戏谷等本地特色景区推出门票福利,将乐迷延伸至酒店、餐饮、购物等整条文化旅游消费链。在常州,“观演+文旅”新玩法吸引力与日俱增。
辛勤服务。在第九届太湖湾音乐节期间,新增约3000个停车位,提供500辆大巴车在苏锡常地区每天免费接驳;今年3月23日至24日,为保障“常州·新龙NUTS音乐节”和“2024常州·芒禾长荡湖音乐节”两场活动,每日投入安保力量1458名;联动12345热线,优化大型演出活动投诉流程,实现投诉办结率100%……流量背后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效能的一次次考验。在城与人的“双向奔赴”中,常州甘愿用辛勤服务换取乐迷的满意和好评。
以心换心。文旅官方账号精心准备、提前发布观演“干货”攻略,外地乐迷公共交通免费乘坐,公安现场查处打击票务黄牛,酒店为乐迷提供定制房卡、伴手礼……当暖心服务成为“常规操作”,往往在一场演出结束之后,各个社交平台就会出现很多类似的声音:“常州给的仪式感,真的让人羡慕!”......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乐迷尤其是青年乐迷有着细腻的情绪洞察,常州用真情实感赢得了乐迷的真心喜爱。青春不散场,音乐成为青年与常州对话的一个窗口,许多青年正是通过音乐了解常州、爱上常州。
何以最常州?
“新能源之都”激荡城市雄心
平均1秒钟,常州灯塔工厂的生产线上,就有一块动力电池下线;平均40秒钟,理想汽车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在以常州整车基地为半径的长三角区域,实现了3小时之内邻里链上配套……常州紧跟国家战略,深耕新能源产业赛道,聚焦“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联”生态链条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全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激荡起以新能源产业带动城市能级整体提升的时代雄心。
要让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实力具象化,不妨再来看一组数据:2023年,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68万辆,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80亿元,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三、投资热度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整车制造业产值增长10.3%,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13.6%。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国约1/5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来自常州。
一直以来,常州把制造业作为“根”,把实体经济作为“本”,一以贯之、脚踏实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这条路,源起于百年工商基因,服务于国家战略,又被发展现实逻辑所论证。
传承“弄潮儿向涛头立”的血脉基因。开风气之先,走实业之路。常州是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晋裕织布局、大成纺织公司、恒源畅染织厂等民族工业在此崛起。改革开放之初,常州又以“不等不靠,一干二闯”的开拓精神,打造出金狮自行车等一大批名品名牌名企,“小桌子上唱大戏”“双手舞出九条龙”,铸就了“工业明星城市”的金字招牌。
涵养“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创新生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反哺科技创新。坚定走出去、请进来,建平台、引人才,构建“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协同创新生态,持续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样品”变成“产品”。2023年,常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2%。
培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营商环境。自2016年落户常州,理想汽车用时八年成长为千亿级车企,与常州共谱了“千里马与伯乐”故事。广为流传的业内佳话折射出常州近悦远来、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常州以“懂得产业、舍得投入、等得花开”的坚定信念,争当提供服务的“店小二”、解决疑难的“急郎中”,84万户经营主体、6.6万家工业企业、100家上市企业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过去5年,常州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50%的同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3;工业开票销售收入翻番的同时,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40%;超级充电、光储融合、新能源电站、微电网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持续涌现;低碳建筑、低碳出行等渐成风尚……常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的新业态新模式,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锦绣画卷。
勇立潮头,奋楫争先。今日之常州,建设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的美好愿景,与创造城市又一个黄金时代的发展雄心交融澎湃。
常州塑造城市品牌的经验启示
从浔阳江头、临安雨霁、姑苏月落到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天水麻辣烫,城市品牌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在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中绵延长存,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中革故鼎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深厚滋养。面向未来,不断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所需的正是城市品牌这样一种从历史中继承又超越了历史、从实践中生发又能正确指导实践的力量。根植常州文化厚土、蔓发城市品牌新枝,犹如春雷来兮、时雨降矣。
厚土新枝,允故允新。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贯通古今、长流不息的河流,也是一条文脉传承、弦歌不辍的中华文明展示长廊。常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要求,科学保护运河世界遗产,推动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大运河常州段这条经济之河、民生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成为常州最为闪耀的文化品牌。塑造城市品牌,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从城市自身底蕴起笔,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续写新时代城市品牌建设的实践命题和发展课题。
实用为体,创新为要。常州音乐节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常州打造城市文旅品牌的一个典型切片。纵观常州全域,地域面积不大,资源禀赋也不算突出,却有着“无中生有”的恐龙园、“小题大做”的天目湖、“点土成金”的春秋淹城、“移花接木”的东方盐湖城等一系列文商旅融合经典作品。究其原因,在于常州敢抓风口,干在实处,善用“巧思”拓展新空间、提升新功能、创造新价值。塑造城市品牌,必须坚守求真务实的价值取向,克服“贪大求全”“贪多求快”心理,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在内容供给、资源整合、价值创造的不断创新中练好“内功”。
以人为本,海纳百川。城市的核心是人。常州积极推动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双向互动,探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由“服务型”向“牵引型”转变。在城市品牌建设过程中,既注重回应群众期盼,又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常州故事”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城市品牌成为常州引才聚才“强磁场”的重要一环,近3年间,常州净流入常住人口60多万,仅2023年就引进各类人才12万人。塑造城市品牌,必须深刻把握“人民城市”的深刻内涵,积极用有朝气、接地气的真诚表达,不断提升市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感、荣誉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输变电,到90年代培育光伏,2010年布局动力电池,2019年下线第一台新能源整车,常州“十年磨一剑”深耕新能源产业。通过努力将“新能源之都”锻造成国内外知名的城市产业品牌,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朝着万亿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奋进。塑造城市品牌,必须以大视野找准定位,以大担当把握形势,坚守长期主义,保持历史耐心,永葆攻坚克难的勇气和锐气,一步一个脚印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作者:刘柏岙)
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