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2:37:36 来源: sp20241227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在改革开放前沿广东,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从深圳到雄安,总书记在一次次深入基层的考察调研中,不断思考谋划、推动改革实践,全面深化改革步履不停;面对千头万绪的改革任务,在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同时也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环保加减法”,成果可感可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15日在北京开始举行。我们推出《深改之路》系列报道,今天从总书记的深圳足迹看改革。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篇杰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三次来到深圳。从莲花山顶的殷殷寄望,到前海湾畔的谆谆嘱托,总书记三次深圳之行,贯穿始终的是一个关键词——改革开放。
看深圳的改革开放,从一棵“信心树”、一块“前海石”和一个“万元户村”说起。
01
一棵“信心树”
在深圳,有一棵有故事的高山榕。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赴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深情瞻仰邓小平塑像,并亲手种下一棵高山榕。
莲花山上,人流如织。习近平总书记下车后,与市民一起步行,边走边与沿途的群众握手、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这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深圳。站在山顶平台上,习近平总书记俯瞰深圳全貌,眼前一座座摩天高楼拔地而起,画出一道现代化大都市亮丽的天际线。总书记说:“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还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蓬勃向上、欣欣向荣。”
8年前种下的那棵高山榕已是亭亭如盖、枝繁叶茂,展现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总书记走到树下,深有感慨地说:“8年了,弹指一挥间啊。选的这个地方很好,树冠能展开,树长得也快。”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篇文章中总结过榕树精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多么贫瘠的土地,乃至乱石破崖,它都能破土而出,盘根错节,傲首云天”。
莲花山上的这棵高山榕,植根于特区土壤,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昭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不变初心。
02
一块“前海石”
在深圳,有一个重要的城市地标,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一块石头。
它位于前海石公园,是一块巨型黄蜡石,高约2.8米、宽约2.1米、厚约0.65米,造型宛如“扬帆启航”,石上镌刻着“前海”二字。
△前海石(资料图)
这块前海石,见证了城市新变。
2012年12月,前海石旁,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他深情寄语前海:“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年一个样,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2018年10月,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前海。
昔日一片泥泞滩涂,如今已是树影婆娑、绿草如茵、高楼林立,生机勃勃。
在前海石前,习近平总书记同前海建设者和发展见证者代表共话沧桑巨变。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这么快,变成这个样子。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看了以后仍然感觉到很开心。过去这一片都是荒凉的,说明我们这个前海的模式还是可行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前海石公园的前海开发开放成果展示墙上,一张八年间的前海全貌对比图。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大会举办地就在前海国际会议中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前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厚望。讲话中,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
△2024年5月,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的深圳前海,位于珠江口东岸,一头连着香港,一头连着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前海的发展变化,是新时代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目前,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35项,其中8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前海进一步扩展合作区发展空间,促进深港开展深度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据统计,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691家;放眼整个前海片区,注册港企9055家,注册资本9469.47亿元人民币;在前海工作、生活的香港居民超过1万人。2023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4亿元,同比增长15%。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一座现代化新城在快速崛起,一张最美最好的图画正在绘就。
03
一个“万元户村”
深圳,有多个“第一”标签。
比如,第一个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第一个改革人事制度,冻结原有级别、工资等级,实行聘用制;创办第一家企业自办的股份制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
这里,还有中国第一个“万元户村”——渔民村。
渔民村,位于与香港隔河相望的深圳河畔,高楼林立、环境优美。名为“村”,实为社区。
曾经的渔民村,“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家穷得叮当响”。
改革开放后,渔民村凭借着特有的地理优势率先组建运输船队与运输车队,开展小额贸易,1992年成立村办股份制公司,2001年开启城中村改造,变成了现代化花园式社区……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走进渔民村村民家里,与村民拉家常、说变化。
“渔民村现在有多少栋楼房?”“如何出租?”“全村多少人?”“每户一年有多少收入?”总书记问得很细。
57岁的村民邓伟雄告诉总书记:“我出生的时候,一家人就挤在一条小船上,在深圳河打鱼为生。改革开放后,住上了小洋楼,当起了房东。村党支部经常组织我们出去旅游。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历史性的跨越!看到你们生活过得好,我非常高兴!希望你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这些年,社区治理也开始了各种全新探索,环境改善了,渔民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更足更强了。
比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可以实现政务、医疗、养老等百余项政务服务“一站通办”;社区里的学校有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方便孩子就近上学;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数十项上门服务……
渔民村的变化,正是深圳奋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去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3310亿元,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实事。
住有宜居,实施百万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去年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18.9万套(间)、供应分配10.3万套(间)。学有优教,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82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7万个,新增托位1.6万个。病有良医,建成市第二儿童医院等10个重大医疗项目,新增床位5500张,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文化繁荣,建成开放深圳美术馆新馆、图书馆北馆,深圳歌剧院开工建设。体育兴盛,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等顶级体育赛事成功举办,全市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一键预约”让市民畅享运动乐趣。旅游休闲更多元,推出全国首条都市潮流低空游路线,大鹏西涌社区获评全国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减少光污染,让民众在城市里能看到更多星星。
南海之滨,春潮奔涌。习近平总书记说,“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让城市更美好,也让人们生活更幸福。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兴栋
撰稿丨战星岑
校对丨高少卓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