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4:34:41 来源: sp20241205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校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开设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中国学生的发展目标,不仅要有人文底蕴、还要有科学精神,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健康生活,不仅要有责任担当,还要具备实践创新能力这六大核心素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中小学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实际行动。
学校的教室、走廊、过道、办公室,以及食堂、垃圾回收站、消防水龙头、草坪都是可以用来开发校本课程,但关键在于,学校办学者要有用好学校办学空间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把学校打造为学习中心。
把学校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中心
“学校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用来实践校本化课程,开展拓展教育,把学校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中心。”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浦江外国语学校(简称“世外浦江”)校长周晓敏如是说。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空间教育”为主线,让老师在课程教学与改革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个空间,就地取材,办当地居民家门口的好学校。
据介绍,学校自创办第一年起,着力探索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初步明确理念及其内涵,围绕培养目标,提炼校本课程的核心思想,并将之与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相结合,全面推动学校发展。
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要求,世外浦江逐步形成具有特点的融合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三类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探索学校课程管理的变革,对校本特色课程架构机制、过程管理机制、课程评价机制和课程保障机制等方面展开探究,努力建立一套能凸现学生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有学生自主参与的课程组织运行机制和制度。
一个小空间,就是门校本课程
围绕“空间教育”理念,熊丙奇深入解释道,“空间教育”就是打造新教育生态的理念,任何学校都有可以利用的空间资源。每个教育者,都要有空间教育的意识。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空间,发挥空间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要以开放的办学心态,拓宽学校的办学空间,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推进国际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家校合作。
拿世外浦江来说,学校就很重视和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大学、科院机构,把学校的所有可以开发、利用的空间,都利用起来,“一个小空间,就是一门校本课程”。
世外浦江开设的“芳香植物探秘”课程世外浦江开设的“芳香植物探秘”内容,是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开辟出种植区、科普区、实践区,成立课程开发项目小组,邀请校外指导专家担任导师指导,带学生上种植课,让他们了解芳香植物的种植,并且对学生开展多学科融合的芳香文化教育,教育学生学会芳香植物的应用,如用芳香植物制作精油、香皂、护手霜等,对学生身心健康、创意、审美等能力进行全方面培养。
如今,在世外浦江的学生食堂里,每根柱子上都贴着沪语的谚语;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分别布有与钱学森图书馆合作的钱学森展、与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合作设立的航天角、老师带学生种植的芳香植物,以及学校“自制”的学生吉尼斯记录榜、学生开展的探究活动成果展、学生艺术作品展……
据介绍,学校每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阅读节、科艺节、体育节、英语节等四大节日活动,并且都会进行系统设计,邀请校内外指导老师,提供详细的活动方案,力图对每一个校园空间的使用,都新增一门校本课程,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一位长期观察我国中小学教改实践的教育研究者曾感慨,我国有的中小学的教改,是舍近求远,忘记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有的老师教学生认识不同树叶,都是在网上收集树叶做PPT,但其实,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捡识树叶,是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而这样的教育资源什么地方都有。
或有人说,当前城市学校拥有比农村学校更多的教育资源,表面看如此。但如果从空间教育角度看,学校善于利用校园空间,是可以让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起来的。
例如让学生自己布置教室,可充分利用教室空间;让学生参与食堂管理,并开设食育校本课程,可提高食堂服务水平并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在校园的一角,开设学生舞台,让学生自己负责管理,自己登台表演并进行直播;在教学楼墙壁上,设立展览区,鼓励学生自己策展、参展等等,让校园变得生机勃勃,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打造新教育生态的理念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教育普及化时代,面向2035年的教育现代化目标,是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普及。
其中,要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以此缓解择校焦虑。
在周晓敏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空间教育”意识,把学校的所有空间都有效利用起来,发挥育人的作用。而这需要的是更新教育者的理念,把学校空间的利用,与课程校本化、育人充分结合起来。(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