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 检察机关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常态化开展

发布时间:2024-11-26 00:11:28 来源: sp20241126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快20年了,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孩子也能没有心理负担地去参加考试了,真心感谢检察官为我家的事情奔波。”6月7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一处高考考场外,申请人张小羽(化名)看着儿子迈着轻快的步伐进入考场,激动地给检察官打去电话。

  事情还要追溯至2005年,张小羽与赵刚(化名)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不久后赵刚便离家杳无音信,张小羽独自将孩子抚养长大。后张小羽得知赵刚的真实姓名,便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令民政部门撤销二人婚姻登记,法院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了申请人的起诉。

  时间来到2024年,张小羽的孩子即将高考,可孩子父亲的信息不知如何填写。为解决这一问题,张小羽来到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检察院提出了行政监督申请。

  沈河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辗转多地,最终查实“赵刚”为虚假身份。5月31日,沈河区检察院向民政部门送达检察建议,民政部门采纳该建议,迅速开展工作,三日内即作出了撤销两人婚姻登记的决定。

  这起案件涉及三省四市,跨越千里,各方合力完成了与时间的赛跑,快速、高效完成了案件办理,在高考前夕帮助张小羽撤销了婚姻登记,既厘清了孩子父亲的身份信息,也解决了其房产处置面临的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自2021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民政部印发的《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施行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相关领域案件2175件,督促撤销或更正登记2068个,与相关部门签订协作配合机制179个,有效维护了婚姻登记秩序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行政检察监督涉及众多行政执法领域和行政行为类型,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聚焦高质效办案,围绕重点民生领域和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强化精准监督,加强精细化审查,持续开展专项监督,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常态化,依法护航民生民利。

  聚焦特定群体

  2018年4月,安徽某建筑工程公司承建某房地产项目,该公司按项目在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参加工伤保险,提交了农民工花名册,农民工钟某不在其列。同年,钟某在该项目工作时不慎受伤。2020年,涉案公司向人社部门申请支付钟某的工伤保险待遇,但县人社局以企业未依照规定进行动态实名制管理为由,拒绝兑付。涉案公司诉至法院未能获得支持,随后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检察机关受理案件后,围绕焦点问题,进行证据梳理,跟进监督。法院最终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撤销原审判决,支持涉案公司的诉请。

  办理该案的同时,安徽省检察机关通过类案检索发现,人社部门因参保人员未备案登记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已引发多起诉讼。为促进诉源治理,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牵头,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社厅专题会商,促成省人社部门出台《工伤保险政策经办口径》,明确工程建筑企业已按项目参保缴费、其从业人员已被认定为工伤,发生伤害事故或者患职业病时没有及时进行实名制登记的,由用人单位为其补办登记手续后,再按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2023年又延长一年,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和特定群体权益保护,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农民工作为特定群体之一纳入合法权益保护重点范围。

  同时,最高检鼓励各地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围绕“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开展特色“小专项”,指导安徽、江西、海南、云南、甘肃、新疆等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小专项活动,办理此类行政检察案件约2600件,为农民工追回薪资2.3亿余元。

  促进案结事了

  “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解决了,今年的租金也拿到了。”近日,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程瑛再次拨通了村民王阿姨的电话进行案件回访,得知王阿姨对自留田纠纷一事终于释怀,由衷感到高兴。

  多年前,王阿姨认为自留田被侵占,邻里间经常争吵。她先后到村委会、镇政府多次信访,并于2023年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后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王阿姨来到张家港市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经调查走访和技术勘察,程瑛发现因该村进行改造建设等原因,王阿姨和邻居的自留田面积均有所减少,其要求明确自留田界址的诉求难以实现。

  随后,张家港市检察院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与当地自然资源所和属地村委会、镇政府配合,拿出自留田所属地的地形图、自留田面积确认台账等资料,耐心细致地向王阿姨释法说理,劝其接受由村委会回收其自留田并付租金的解决方案,最终促成王阿姨与某镇政府签订和解协议。

  “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关键是要通过搭设桥梁平台,以‘我管’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都管’,只有将法、理、情融为一体,实质性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获得老百姓的认可。”程瑛深有感触地说。

  最高检第七检察厅负责人介绍说,全国检察机关综合运用监督纠正、促成和解、公开听证、释法说理、司法救助等方式,近五年来共推动案涉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5.5万件,其中争议10年以上的2914件。今年继续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常态化开展,主动融入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充分发挥在破解程序空转等难题方面的积极作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此外,各地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正聚焦工程建设、餐饮服务等行业领域,尤其注重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者权益保护。最高检第七检察厅负责人举例说,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外卖骑手工伤认定案中,发现一些新招聘尚未参保、短期灵活用工如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因客观原因有时难以获得充分社会保障支持,推动与区法院、司法局、人社局出台《关于在涉劳动关系检察工作中加强共同调处与协作支持的意见(试行)》,就如何实质化解争议、避免“程序空转”、加强治理堵漏等方面,促进各方达成共识,确保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坚实保障。

  开展公开听证

  “听证会后的第二天,120万元的补偿款就转到我名下了。”一场听证会解决了一起长达四年的纠纷。

  黄某与福建省古田县某化工有限公司签订场地租赁合同,用于开办驾校,并筹措数百万元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正当黄某按施工图推进时,该公司一纸诉状要与其解除合同。黄某报案要求对该公司负责人定罪追责,并赔偿自己经济损失500万元,而该公司只愿意退还租金10万元。自此,黄某不断信访,双方矛盾激化升级。

  信访之路走了四年,2020年7月,黄某到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纠纷因合同争议而起,而非刑事犯罪。”检察机关组织成立办案组对黄某诉求的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并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协调,就经济损失如何赔偿举行听证会。

  最终,双方权衡利弊,当场就补偿经济损失签订调解协议。该公司在第二天就履行了协议,为这场马拉松式的纠纷画上了句号。

  “听证会上,各方声音声声入耳,急难愁盼事事上心。我们倾心听诉求,真心纳民意,用心解民忧。”古田县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以来,该院已组织100余场听证会,超过九成的矛盾纠纷得以化解,公平正义以听得见、看得到、感受得到的方式实现。

  近年来,最高检制定《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监督案件听证工作指引》,从听证范围、参加人员、听证的启动和准备、听证程序等全方位提供规范指引;以“行政检察听证解心结,力促案结事了减讼累”为主题发布典型案例,推动“事心双解”。做实公开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行政检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做到与民同行,依法能动履职,强化民生司法保障,让人民群众能感受、可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据最高检第七检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举行行政检察听证17173件次,同比增加25.5%。(法治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