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温度 发展添活力(人民眼·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③)

发布时间:2025-01-05 06:17:10 来源: sp20250105

  图①:外卖配送员张文强在上海市普陀区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内的图书阅览室选书。   图②: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俯瞰。   图③:外卖配送员们在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内的错峰食堂用餐。   图④:外卖配送员在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内的换电站更换电动自行车电池。   以上图片均为王初摄

  引子

  冬日夜晚,外卖配送员张文强和往常一样来到万有引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歇脚用餐。这个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的党群服务中心,占地面积近3900平方米,集食堂、篮球场、阅读室、换电站、无人超市等21个功能区于一体,自2022年11月建成以来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及周边居民约28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我国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悄然发生变化。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普陀区是上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区内工作生活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人数超过1万人。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

  城市有温度,发展添活力。近年来,普陀区万里街道着力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依托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社区,参与共建宜居宜业的活力社区。2023年10月,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奖活动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开幕式上,由上海市与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共同编写的《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发布,万里街道生态活力社区等案例入选。

  近日,记者蹲点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以此为样本,解剖麻雀,调研普陀区提升城市温度、激发社区活力的探索。

  

  一个爱心接力站

  饿了能就餐、累了能歇脚、充电能保障,灵活就业者有了安心等活的好去处

  冬雨淅沥,夜色渐深,张文强送完已接的最后一单外卖时,已近晚上9点。感觉肚子饿,他暂停接单,将车径直骑至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走进位于二楼的万里街道舒心湾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以下简称“舒心湾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专为外卖配送员提供延时用餐服务的错峰食堂还很热闹,售餐区内菜品丰盛、热气腾腾。

  “我要花菜、西红柿炒鸡蛋,再加个鸡腿。”接过厨师递来的餐盘,张文强就近找个靠窗的座位,又给自己盛了满满一碗米饭。“599元的包月套餐,先吃后付。每天提供中午、晚上两餐,荤素搭配,平价实惠。”张文强说,正常的用餐时段正是外卖配送高峰期,配送员送餐结束时,往往过了饭点,许多餐馆已经打烊,过去晚餐经常只能将就着啃口面包或吃盒泡面。

  “配送员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只为将餐食准时送达,自己却没时间吃饭,我们有责任帮他们解决就餐难题。”万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董炜介绍,普陀区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人数超过1万人,其中万里街道辖区内有1500多人。

  2022年11月,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落成。万里街道针对外卖配送员用餐时间不规律的特点,支持第三方机构上海成爱物流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这间错峰食堂,嵌入舒心湾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开展服务。

  错峰食堂营业时间灵活,不仅错时为配送员提供午餐、晚餐,还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确保配送员来了就有热饭热菜吃。上海成爱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磊说,每天下午1点半和晚上7点半以后,配送员们一拨一拨从四面八方赶来,80多平方米的食堂内也热闹起来。

  错峰食堂价格实惠亲民,不仅有包月套餐,还有管吃饱吃好的10元一顿便餐。“每天菜品不重样,荤素搭配有营养。”张磊说,食堂夏天还会熬制绿豆汤,推出2元一瓶的冰可乐等饮料,确保配送员们吃得好也吃得起。

  “在错峰食堂用餐,我们暖胃又暖心。”张文强说,不管多晚,这里都有一盏灯为配送员而亮。有一次,张文强晚上9点多来到食堂准备吃饭,还没吃上又有订单进来;等送完单已近11点,再回到错峰食堂,工作人员仍在值守。

  用餐只是外卖骑手们在万里街道收获的众多暖心服务之一。随张文强步入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40多座色彩缤纷的集装箱“小屋”错落分布,构建出21个功能多样的服务空间:

  红色外表的主体建筑集合了活动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场地;粉色的小箱体建筑是万里街道健康驿站;橙色的宽箱体建筑是电动车充(换)电站;地面被刷成蓝色的共享篮球场,每天上午面向外卖配送员等免费开放……

  “饿了能就餐、累了能歇脚、充电能保障,灵活就业者有了安心等活的好去处。”张文强说,舒心湾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内设有冰箱、微波炉、手机充电线、应急药箱等便民设施,为户外职工提供休息就餐、娱乐运动、阅读学习、医疗问诊、政策咨询等多方面服务。

  “这些服务项目都是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根据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诉求设置的。”普陀区委组织部组织建设科科长崔寅介绍,2021年、2022年,普陀区委组织部连续两年会同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区内的外卖配送员为主要对象,开展了解新就业群体工作和生活需求的专题调研。翻开新就业群体诉求调研统计表,根据1700多名调研对象的反馈,休息、吃饭、手机充电、电动车充换电等服务需求排列在前。

  如何把新就业群体的诉求解决在一线?普陀区委组织部和万里街道在调研中发现,上海成爱物流有限公司租赁的新村路661号,本就是一个外卖配送员的工作站点,空间也比较大,于是决定由万里街道与成爱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将这里改造成为面向新就业群体的“一站式”党群服务综合体。

  利用旧停车场和快递堆物场空间,聚焦破解新就业群体“生活、办事、保障、乐活、发展”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11月8日,上海首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张。迄今,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及周边居民约28万人次。

  前不久,全国总工会发布2023年“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名单,舒心湾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榜上有名。在上海,自2018年起,“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连续3年被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全市已有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逾1100家,服务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户外职工逾200万人次。

  一个治理共同体

  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双向奔赴”汇聚活力社区的动力之源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健康服务点,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西区分公司设置充电桩和换电柜,方便外卖配送员给电动车充换电;上海成爱物流有限公司除运营错峰食堂,还提供十几张床位,每张一天收费30元,供一时找不到住处的外卖配送员临时居住……在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新就业群体享受到的种种服务背后,是一个个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的助力。

  “万里街道统筹区域党建联盟资源,调动辖区内86家各类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居民区等党组织积极参与,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万里街道党工委书记罗艳说。

  “侬好,侬额外卖到了。”走进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记者被一声声上海方言所吸引。不少外卖配送员、快递员正跟着老师认真学习上海方言。“这是我第四次来沪语课堂了,从一开始学字词,到这次学句子,我已经能讲不少常用的上海话了。”菜鸟驿站小哥陈双双说,这里学的上海话很实用。

  “我们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新就业群体学习上海方言和英语的意愿比较强烈,我们精心设计了上海方言和英语教学系列课程,帮助小哥们更好地融入城市,提升服务水平。”负责管理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的万里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何海英说。

  “党群服务中心建在骑手驿站里,关怀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我们流动党员也有了‘家’。”作为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党员,张文强感触颇深。

  2021年11月,张文强供职的饿了么平台母公司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普陀区成立了该公司首个面向配送员的流动党支部——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蓝骑士党支部。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后,普陀区委组织部协调蓝骑士党支部在这里开展组织生活,包括张文强在内的37名支部党员有了更近更方便的活动阵地。

  “新就业群体长期工作在‘云’上、奔跑在路上,流动性强导致组织生活难开展。”罗艳说,是党建联盟成员的参与,带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共服务活动,让党组织“扎根”、党员“归队”。

  前不久,蓝骑士党支部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西区分中心党支部举行党建联建签约仪式,双方将联合对外卖配送员开展创伤包扎等急救培训。签约仪式现场,普陀区6名外卖配送员收到特别聘书,他们将作为社区急救志愿者代表,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急救帮助。“能成为一名急救志愿者,我感到很荣幸。很高兴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能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培训专员宋增光说。

  从“流入”到“融入”,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引导新就业群体组建志愿服务队,鼓励他们在享受服务的同时积极“反哺”社区。如今,张文强每月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参与街道社区的党群活动。他还时常在短视频平台分享教老年人使用手机和线上订票、网购的教学视频,引导更多年轻配送员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帮助。2022年,张文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党建引领,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罗艳说,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把包括新就业群体在内的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在“双向奔赴”中汇聚起活力社区的动力之源。

  一个就业服务圈

  找工作更便捷,遇纠纷有人管,一站式服务打开稳就业、促创业、助企业的“绿色通道”

  人头攒动的大厅内热闹有序,求职者紧盯着招聘信息牌。2023年11月29日,普陀区零工市场启动揭牌仪式暨首场零工招聘会在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举行,10家企业带来200多个招聘职位,吸引众多求职者前来咨询。

  “公司派单,线上接单,工费即时发放,用工形式灵活。”一家招聘企业的工作人员向求职者廖先生详细说明用工和待遇情况,双方很快达成用工意向。

  “零工市场设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主要面向灵活就业的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罗艳介绍,普陀区零工市场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万里街道联合打造,搭建了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职业中介机构之间的线下用工服务平台。

  在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普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置了社区就业服务站,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窗口日渐成为政务服务的延伸和前置。每个工作日,万里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轮流到服务窗口值班接待群众。

  “群众在哪里,就业创业的服务就送到哪里。”万里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陆瑜豪介绍,服务窗口建立了登记回访制度,值班人员不能现场解答或办理的各类事项,由专业人员根据登记信息一对一回复沟通。翻开登记表,陆瑜豪介绍,2023年8月,一名食品店店主来到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咨询创业补贴事宜,他根据对方留下的电话号码联系上对方,成功帮食品店申请到补贴。

  近年来,上海市先后出台稳就业相关意见、“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指引等文件,将就业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万里街道充分发挥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的前端站点作用,系统推进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工作、知政策。

  2022年,街道内一名就业困难人员的母亲找到站点工作人员,希望能给儿子小刘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针对没有工作经验、就业存在一定困难的居民,万里街道创设街道见习岗位,让就业人员在街道工作一线提升职业能力和沟通技巧,更好适应社会。见习6个月后,小刘应聘上社区助残员岗位,负责向社区残疾人宣讲政策、协助申领补助等。如今,小刘已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一年多,为2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相关服务。

  找工作更便捷,遇纠纷有人管。不久前,一名上岗不久的外卖配送员因故离职,离职时他对自己的收入产生疑问,认为公司在其工资中扣除租车费用不合理。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多次争执后,这名配送员来到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反映问题。“得知这个情况后,我们第一时间回访当事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万里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梁琳说,回访中得知,这名配送员有个女儿在读高三,家庭负担比较重,“当时情绪很激动。”

  街道敦促用人单位派员到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处理,对配送员提出的工资差额部分以及租车费用进行材料核查,发现租车费用系双方以口头形式约定,并未在劳动合同中体现。“调解工作人员一方面建议劳动者合理降低诉求,一方面引导用人单位认识到合同细节上的疏漏,满足劳动者的合理诉求。”梁琳介绍,反复沟通后,用人单位同意再补发600元工资,离职配送员表示愿意接受,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一站式服务打开稳就业、促创业、助企业的“绿色通道”。距离万有引力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是万里街道内较大的企业园区HRO(人力资源外包)创享天地,自2016年开办以来,陆续吸引了16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创业、办公。

  “我们不是简单地出租场地、收租金,而是要打造一个人才社区。”HRO创享天地园区运营负责人戴琼琪说,入驻园区的企业多是从事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网络娱乐等新业态企业。园区针对入驻企业特点,每月都会举办有关企业开办、税务、人才落户等方面政策知识的沙龙活动,“沙龙上的讲师来自街道一线工作人员,授课内容是稳就业、促创业、助企业的‘干货’。”

  “为鼓励创业,市里有政策,创立3年内的小微企业等,满足相应条件的,可以申请一定的社保费用补贴。”陆瑜豪被邀请来沙龙讲课时介绍,不少初创企业专注于业务发展,没有专门的人力、财务岗位,容易错过好政策。

  “以前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项补贴。”蓝婧2022年从原单位辞职,与合作伙伴在园区注册成立了一家互联网企业。听完陆瑜豪的讲解,蓝婧所在的公司有意申请这项补贴,但不熟悉填报流程,便向街道求助。陆瑜豪专门来到公司办公室,一步步整理材料、上传相关信息系统,最终帮企业成功申请到了补贴。“在街道工作人员手把手的帮助下顺利享受到政策红利,增强了发展信心。”蓝婧说。

  凭借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2023年4月,HRO创享天地与万里街道及附近的甘泉路街道共同举办联合招聘会,组织的30余家单位准备了近百个职位,面向周边的应届毕业生、失业人员及特殊人群。职位覆盖范围广、年龄跨度大,吸引了250多名求职者前来,现场收到简历150多份,达成就业意向的有50余人。戴琼琪感慨:“园区与街道共建共享、相得益彰,街道活力更足,园区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2日 13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