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3:09:44 来源: sp20250105
中新网 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获悉,“古都文明对话(北京—斋普尔)”日前在中国北京和印度斋普尔两地举行。来自中印两国10余所高校的学者和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围绕“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进行了深入对话,旨在以学术交流共同守护世界多样文明。
古都文明对话(北京—斋普尔)现场。 主办方供图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杨懿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精神传统,也是传媒的社会责任。这次和印度尼姆斯大学一道,发起北京和斋普尔之间的对话,希望与会专家能够以学术交流深化中印文化交流,以思想碰撞助推中印民心相通,美美与共。
印度尼姆斯大学主席兼校长巴尔维尔·辛格·托马尔教授说,作为学者应该通过学术交流不断拓展新的交流渠道和交流领域,增加高校之间、机构之间的互动,在专业对话、学术对话中更好地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文明,共同面对挑战,更好地促进两国的创新和发展。希望两校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在“历史传承”学术对话环节,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教授指出,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文化多样性与历史深度的体现,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对于增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尊重有着巨大的意义。陈平介绍了暨南大学在促进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表达方面的实践经验。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专家魏青以中印在装饰风格方面的典型案例,阐释了装饰艺术这一极具文化包容性的艺术形态,是如何从不同地区吸收、引用不同元素,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使城市呈现出更丰富、更多元、更融合的面貌,拓展出城市之间、文明之间新的对话维度。
尼姆斯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贾潘迪普·布拉尔以莫高窟为例论述了数字技术在遗产保护方面的巨大作用,他指出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希望中印秉持开放的态度进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在“文化传播”学术对话环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熊澄宇从文字、宗教、文学三个层面回溯了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关系,他列举了中印在数字时代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典型案例,并提出中印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和传播上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双方应共同书写东方文明的新篇章。
北京京企中轴线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梅松介绍了北京老城的文化价值,指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是北京古都文化的核心,对北京中轴线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播和活化利用,是传承北京城市历史文脉,统筹保护与利用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
尼姆斯大学和拉贾斯坦邦大学的学者也进行了主旨发言。
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印度尼姆斯大学合办,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支持,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承办。
据悉,在教育部和北京市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传媒大学今年5月成功举办了“古都文明对话(北京-巴黎)”活动;时隔两月再次成功举办“古都文明对话(北京-斋普尔)”活动。未来,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以古都为轴、以文明为纲、以对话为法,以学术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文化传播贡献中传力量。(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