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笔是世界眼光 落笔是时代标杆

发布时间:2024-11-26 03:45:47 来源: sp2024112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备受关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于昨天起对公众开放。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与北京市委市政府隔大运河相望的这片公共文化建筑,飘逸瑰丽、融汇古今、功能多样,承载了无限美好与希望。它们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生动实践。

  三大文化建筑是建筑上的杰作、文化的宝库,也是人民之城的最好诠释。自规划建设之初,三大文化建筑就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建设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北京艺术中心以世界级一流剧院为标准,将用心呈现引领时代潮流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北京城市图书馆将积极发挥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的优势功能,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用文化的一泓活水滋养城市根脉、浇灌精神家园。四年多来,全体项目建设者发扬工匠精神,以绿色可持续的规划设计理念、一流的科学管理水平、卓越的工程建设品质,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共同成就了时代的典范之作。

  从酝酿到诞生

  以科学决策落实世界眼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6年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概念正式诞生,城市绿心及三大文化建筑的规划建设得到了党中央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到城市绿心植树,并在2017年考察城市副中心时明确了规划建设要“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强调“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不但要搞好总体规划,还要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为此,坚持世界眼光,开展高质量设计方案的国际征集势在必行。2018年1月,城市绿心起步区详细规划布局的征集令向全世界发出。中外众多世界顶尖的建筑设计公司都参与了项目设计投标。半年后,综合各设计团队在空间布局、建筑组群关系、交通组织及共享平台设施等方面提出的建议,经反复研究,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组织技术团队提出了城市绿心起步区详细规划布局方案。在这份方案中,三大文化建筑串联围合,将城市副中心最宝贵的核心区域,留给广大市民,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建设发展的丰硕成果。

  几经研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的项目设计方案饱含东方韵味、焕发时代气息,实践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共建筑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美好景象。

  从酷暑到严寒

  以决胜之姿实现高点定位

  2019年10月2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底,项目主体结构冲出地平线。2021年6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同年12月实现外立面亮相。2023年11月,三大文化建筑全面完成竣工验收。在1400多个日夜的奋战中,全过程代建单位北投集团科学统筹北京建工、中铁建工、北京城建等总承包单位,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工期零延误、环保零超标、投资零超概、廉洁零风险,他们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副中心速度”和“副中心质量”,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高质量完成了各个阶段性节点任务。

  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介绍,项目充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打破了以往公共建筑集群各自独立建设的模式。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配套共享设施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的庞大工程中,实现了三大文化建筑、共享配套设施、轨道交通预留车站五个单体建筑一体化设计建设的模式创新,并因此减少支护桩约1400根,节省钢筋约2180吨,减少混凝土约14500立方米,减少土钉墙面积约3500平方米,减少TRD水泥土搅拌墙帷幕工程量约78200立方米,减少备用井等井类打设约9400米。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实现“碳中和”的号召,结合副中心上位规划,三大文化建筑还从能源系统规划入手,以40%可再生能源比例、近零排放为目标,实现了绿色清洁能源的实施落地。地源热泵为主,光伏发电、水蓄冷蓄热、燃气锅炉、冷水机组为辅的复合式能源系统,使其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207吨。

  在整个建设周期中,管理团队还实现了以BIM 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台来统筹建设管理,由此解决了设计问题1703条,减少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248条,节约工程建设成本979万元,节省工期50天。

  从今天向未来

  以金奖品质书写行业标准

  三大文化建筑是凝聚当代中国艺术与科技发展成果的巅峰之作。在其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不仅诞生8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还获颁国家住建部“绿色技术应用科技示范工程”,摘得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质奖”,并被北京市住建委列为“北京市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示范工程”。

  北京艺术中心的声学效果,经实测达到世界顶级音质水平,荣获欧特克设计与制造国际大奖。自规划阶段,工程师和建筑师们就通过调整观众厅的形状来精确控制观众厅内的声学反射和散射;采用专业的声学计算机模拟软件,确定观众厅内各个界面的室内材质和构造要求。北京艺术中心项目总工程师付雅娣,时刻与比利时卡尔声学设计事务所、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声学所两支顶尖团队保持联络,共同制定每个剧场不同的声学指标。运营方国家大剧院则于2020年便提前介入工程建设和设计,运用多年积累的实际经验,协助完善空间功能的可拓展性和实用性。今年10月北京艺术中心举办首次国际文化交流演出时,比利时卡尔声学设计事务所首席声学师卡勒·卡尔在现场聆听了指挥大师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排练,“就像遇到了一辆好车,音乐家们有一种想把马力开足的兴奋感”,他的语气中有一丝藏不住的骄傲。

  北京城市图书馆是一座由144棵“银杏树”支撑起的知识空间,它拥有让人惊艳的建筑外立面。由276块超高玻璃组成的幕墙通透明亮,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这幕墙中最大一块玻璃高15.05米、重10.77吨。“原片采购、钢化、镀膜及后期的运输和吊装难度都非常大,并且无先例参考。”北投集团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沙钢介绍,每一块玻璃的吊装,都需要折臂吊、特制吸盘、高空车、全站仪等配合施工。玻璃幕墙板块之间又通过宽35毫米、厚133毫米的超高性能结构胶进行传力。这些尝试均领行业之先,才最终成就了“临山间于树下”的美妙阅读体验。

  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建筑,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对标国际一流博物馆,建筑结构按照罕遇地震设防要求设计,采用先进的隔振技术,242根结构柱布满隔震支座,发生地震时能够有效消减74%的地震力。这一抗震设计使博物馆最大水平位移变形能力达到1.2米,最大程度保证了建筑主体结构、室内重要设施和文物的安全,就像把文物装进保险箱一样安全可靠。

  从生态之城到文化宝库

  以时代精品回应人民所需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三大文化建筑作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实现了现代文明与运河文化的碰撞,成为展示中华文化自信、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窗口和新动力源。它们也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生态底色之上,绘就壮丽的文化艺术画卷,热烈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

  北京艺术中心秉承国家大剧院“人民性”办院宗旨,精心为广大观众打造亲民、为民、惠民的艺术殿堂。其体量与位于西长安街的国家大剧院本址相当,包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多功能厅和室外剧场,计划通过5年的发展逐步实现年度650场演出、600场活动的预期规模,将吸引世界一流的优秀艺术院团进行艺术交流。2024年,北京艺术中心计划安排300场演出,其中上半年既有话剧《林则徐》《玩偶之家》、舞剧《杨家岭的春天》等彰显艺术品质及大剧院属性的自制剧目,也有英国爱乐乐团等国内外优秀演出团体登台。另外,冬日童话之旅、童心剧场等亲子类演出也将填补区域内亲子类优质演出的空白。

  北京城市图书馆以“亲民 特色 智慧”为目标,挖掘馆藏资源、智慧展示、空间场域的价值,结合专业服务与文旅体验,融合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学习知识、感知艺术、体验创新的多维文化需求。其藏书能力达800万册,设有少年儿童馆、非遗文献馆、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等特色资源主题馆,以及元宇宙图书馆、文化交流区等多元服务空间,为市民的终身学习创造开放性平台。它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构建更精准立体的读者画像,进而有针对性地推荐图书,让“人找书”变为“书找人”。它拥有国内单体藏书量最大的智能书库,可存放715万册图书,可实现15分钟精准定位取书,并由机器人送至指定阅览区。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综合博物馆,将进一步满足市民的文化学习需求,与首都博物馆一东一西配合诠释好“都”与“城”的关系,北京城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大运河文化有机结合,向世界讲好大运河故事、北京故事。开馆后,基本陈列“北京与大运河”等四大类型展陈、四大活动陆续开启,邀请观众在“运河之舟”上览古今同辉。今后,4D影厅、可视化库房等展示空间也将陆续开放,观众还可以走进主题邮局、文创商店、咖啡厅等多元空间,实现“把博物馆带回家”。

  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是时代标杆。三大文化建筑建成投用,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开了城市副中心建设框架,树立起了塑造城市副中心城市形态的四梁八柱,为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增添浓墨重彩。

  时和岁丰粮仓满,书山有路林参天。融汇经典立潮头,运河汤汤正扬帆。在不远的将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这片热土上,艺术会“热”起来,书香会“浓”起来,文物会“活”起来,更优质更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将不断充实人们精神世界。新时代的北京迈步新征程将更加朝气蓬勃。(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