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进入法治新时期

发布时间:2024-11-21 21:06:54 来源: sp20241121

  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作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保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时,人民大会堂内响起热烈掌声。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韦震玲也是在台下鼓掌的一员。会后,她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经多届代表委员的呼吁,终于在去年实现。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便利生活提供法治保障,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注脚。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邰丽华曾连续当选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邰丽华第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的建议。2021年,她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依然呼吁“制定无障碍法,从立法层面保障8500多万残疾人权益”。

  她认为,“无障碍设施遇障碍”原因在于人们对无障碍环境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要将社会意识这一“软件”和无障碍设施“硬件”同步完善。

  202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自同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第一条、第二条明确:“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残疾人、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属设施、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获取、使用和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等提供便利”。

  这一法律实施后,邰丽华感觉到了身边细微的变化。

  邰丽华看到商场、图书馆等地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坡道,方便轮椅通行,一些公园和景区提供了无障碍导览服务,一些城市试点无障碍公交车,为轮椅用户提供专门的座位和上下车设施。

  邰丽华表示,现在她和盲人朋友用社交软件联系“不是问题”,一位视障朋友第一次使用专用版手机屏幕阅读器,兴奋地告诉她:“能够像其他人一样自由‘浏览’手机内容了!”

  2024年全国两会,王永澄是近3000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一位视障人士。当他拿到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盲文版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盲文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等会议材料时,阵阵暖意从指尖传来。

  这些盲文文件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开发使用的。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这一行为本身,即在践行“有法必依”。

  盲文版大会文件由大会秘书处首次设立的盲文翻译小组制作,小组由中国残联派出、中国盲文出版社盲文编译校印骨干人员组成。

  在“代表通道”上,王永澄回忆说,新修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采纳了他提出的为残疾学生提供大字版教材的建议。去年11月,有关部门专门派人到福州,上门送交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那是全国人大代表工作历史上首次制作的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

  在一些省市,改变也在悄悄发生。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工作报告中披露了几件小事:针对药品说明书“字小如蚁”,影响用药安全,江苏、上海等地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推动大字版、简化版等适老化改造;天津检察机关推动公交软件增加语音报站功能;湖北检察机关推动急救电话增加文字报警功能……

  不过,社会完全实现“无障碍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邰丽华曾在一些公共场所看到无障碍通道被占用、损坏等现象,不仅影响了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也让无障碍设施变成障碍了。

  韦震玲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小区电梯不能直达停车场,楼梯口距离能停车的地方较远,孕妇、老年人、残疾人多有不便。她认为,类似这些细节的衔接在规划设计时就有缺失。

  同时,智能手机带来的“数字鸿沟”依然在存在。韦震玲建议相关服务商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语音、大字信息服务或者人工服务,呼吁尊重人工方式与智能网络方式的选择权,对医疗健康、社会保障、金融业务、生活缴费等公共服务事项,保留现场指导、人工办理等传统服务方式。

  法治保障仍是关注的焦点。韦震玲建议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体系,及时跟进制定配套性法规,如实施细则、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标准、无障碍环境设计规范等,并对违反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查处,“以执法刚性保障法律有效实施”。

  邰丽华也赞同这一建议,她认为首先应该通过相关配套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应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确保责任到人,避免推诿扯皮”。

  邰丽华补充说,对违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行为,应依法予以处罚,并公开曝光,形成震慑力。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投诉违法行为,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应建立专门的维权机制,如设立无障碍环境建设投诉热线、法律援助中心等,为他们提供便捷的维权渠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