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1:58:15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福建建阳11月21日电 (叶国宝 张丽君 张高鹭)原来的冬闲,如今在福建南平东边村却变成了“冬忙”。走进村笋壳加工厂,只见村民们正忙着给笋壳挑拣、去毛、蒸煮。这里是沈仁标的笋壳制作基地。据悉,这些原料初加工后将运到日本,经过压缩定型作为食品天然包装材料使用。
日本笋壳包装制成品之一。夷山物产(建阳)供图。沈仁标,闽北人,在闽北建阳创立了福建夷山物产食品实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他将废弃笋壳变废为宝,出口日本,一吨笋壳卖到3.5万元(人民币,下同)。
沈仁标(左)在竹林指导农户按规格捡笋壳。夷山物产(建阳)供图。闽北山丘起伏,竹山连绵。每当竹笋拔节长大后,包在外面的竹壳便会陆续自然脱落。千百年来,笋壳长了掉,掉了烂,无人问津,毫不值钱。
曾在日本留学专攻环保工学专业的沈仁标,学成归国后创办工厂,主要从事出口日本的竹笋、食用菌和山野菜的加工。他在日本商务考察中发现,日本餐盒使用塑料和泡沫制品的不多,主要是木片或纸质制品,尤其是像“虎屋”这样日本顶级糕点食品,甚至使用笋壳作为包装。
“木片原料,消耗森林,纸质制品有的以秸秆作为原材料,可能有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包装用后焚烧处理成本也高。而笋壳是从嫩竹上自然掉落,在深山老林,没有任何污染,是天然绿色的食品包材,使用后粉碎包装,还可以作为花卉土壤改良剂在日本超市销售,真正做到零排放。”日本客人小熊昭彦介绍说。
闽北南平地区,素有“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美誉,全国每十根毛竹南平就占一根,笋壳更是取之不尽的原材料。
沈仁标看到了商机。通过多方努力,找到了日本最大的笋壳批发商宫田商事株式会社,当时他们用的是日本九州的笋壳,不仅价格昂贵,且偏小偏薄,成品率低。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闽北开发笋壳制品替代日本笋壳。
笋壳加工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开发中却困难重重。为了学习日本加工技术,从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的春天,沈仁标都在日本九州的竹山上,虚心向日本农户学习。
“做好笋壳制品的关键环节是要得到竹林产地农户的高度配合。”沈仁标说。
优选在闽北各地精选毛竹胸径8寸以上为主的竹林,嫩竹高度1.5至5米之间脱落的笋壳最好用,每天才脱落1-3片,必需当天收回烘干入库,采收期才半个月,可农户必须天天上山采收,因为不懂如何收,常常致笋壳裂了,或迟收就发霉了,有些农户开始烦了,不想上山收了。
沈仁标于是亲自带着农户上采收,与农户共同总结经验,不少村民一天可捡到2500片,0.25元一张,收入500元以上,仅收购原料,就为农户增收100多万元。
每年春天,村里的老弱妇孺多了一条收入渠道——上山捡笋壳。到秋冬农闲时这些笋壳经过晒干、杀菌、除生、消毒、平整、切齐等环节,制成生产环保饭盒的半成品,出口至日本。
村民正忙碌制作笋壳半成品,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夷山物产(建阳)供图。通过五年的努力,笋壳出口量从最初的6吨的增加到现在的85吨,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万元,闽北的笋壳几乎替代了日本国产笋壳。
日本宫田商事社长宫田政加津说:“沈仁标出产的笋壳又长又宽又厚,在日本非常受欢迎。”
笋壳半成品。夷山物产(建阳)供图。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不断探索保存食物美味的方法,最常见的是选用箬竹叶包粽子,因其含有叶多糖和锌、硒等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抑菌和防腐作用。沈仁标带领团队进而开发了柿子叶、厚朴叶、紫苏叶等天然食品包材出口日本,闽北植物宝库成了“点叶成金”聚宝盆。(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