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0:05:57 来源: sp20241125
央视网消息:阳春三月,春意盎然,中国多领域奋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3月15日,《新闻联播》报道了农业、金融、工程、快递、外汇等数个领域近期取得的成绩,充分彰显了中国迎着春天、实干前行的魄力和信心,结合物流、外贸、生态等方面释放的积极信号,中国经济未来可期。
【在希望的田野上 多举措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南方早稻育秧过三成 春播春管进展顺利
春分将至,我国春耕生产由南向北全面展开,春播春管有序推进。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当前,全国春播完成2.4%,南方早稻育秧过3成,黄淮海冬小麦全面返青。
今年,农业农村部把绿色防控纳入统防统治服务,三大主粮病虫害统防统治将达10.3亿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
眼下正是小麦病虫草害防控关键期,安徽开展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集成推广新技术新模式20套以上。河北投入1.6亿多元,建设小麦“一喷三防”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针对今年小麦茎基腐病等病虫害可能多发,山东落实3.58亿元小麦重大病虫防控、“一喷三防”补助资金,推进绿色防控。巨野依托统防统治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确保绿色防控效果。
江苏农业农村厅、供销社今年投入2000多万元专项资金,加大推广有机肥等绿色高效农资。辽宁依托供销社系统,为农户提供绿色农资供应、统防统治等一站式农业社会化服务。
目前,返青冬小麦一、二类苗达89.3%,比近5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春播粮食面积有望稳中有增,农资供应充足,春播春管进展顺利。
云南西盟:冬闲田试种小麦新品种 喜迎丰产丰收
这几天,在云南西盟县,连片试种的小麦新品种喜获丰收。在农科专家的助力下,昔日的冬闲田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试验田。
在西盟县中课镇嘎娄村连片的麦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抢收成熟的麦子,小麦穗大粒饱,满目金黄。农科专家和工作人员穿梭在田间,忙碌地进行小麦测产收割作业。经现场测产验收显示,试种的新“云麦112”平均亩产410.94千克,比当地种植品种亩增产170.24千克,增收400多元。
据了解,“云麦112”是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小麦玉米杂交建立的小麦单倍体技术培育而成,具有抗病、耐旱、高产等特点。
山西:开行首趟化肥专列 保障粮食主产区需求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也是各类农资的需求高峰期,特别是对化肥的需求量在逐步上升。3月14日晚,太原铁路部门组织开行了今年首趟化肥专列,开往东北粮食主产区,以保障当地春耕备耕用肥需求。
这趟化肥专列满载2500吨化肥,从山西稷山站驶出,开往辽宁沈阳。运城是山西的化肥主要产区之一,每年有200多万吨化肥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
针对化肥企业提出的运输需求,国铁太原局研究货物集中到达方向,开行稷山直达沈阳方向的化肥专列,特别是途中不用解编,运输时间从5至7天左右压缩到3天,有效保障春耕备耕工作的开展。
【政策“组合拳”精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3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制定出台了四项政策文件,涉及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监管和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
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的意见,着眼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全面从严加强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的监管,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相关方责任。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着眼于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和加强投资者保护,围绕打击财务造假、严格规范减持、加大分红监管等重点问题提出了18项措施。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稳固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末,我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241.29万亿元,同比增长9.7%。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较快。2月份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6%,比上年同期低11个基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降低。
【重点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水利部: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9000亿立方米
3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9000亿立方米;十年来,我国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新增水库库容1632亿立方米;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约3.6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1.5亿亩,耕地灌溉率达55%。在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南水北调东、中线建成以来,累计调水量超过698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76亿。
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贯通
3月15日, 广州至湛江高铁控制性工程——全长9640米的湛江湾海底隧道贯通。广湛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2025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此外,广湛高铁还将和广汕高铁等连接贯通,同时还将联通珠三角机场群等交通枢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陕北到安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
3月15日,国家电网陕北至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为我国“西电东送”再添一条大动脉,建成后,每年可从陕西向安徽输送电量超360亿度,其中一半以上是新能源电量。
【扎实推进“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横琴口岸新启用15条“联合一站式”客货车通道
横琴口岸是连接澳门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唯一出入境通道,24小时通关。记者从珠海横琴边检站了解到,横琴口岸二期工程15条“联合一站式”客货车通道完成建设,将于3月18日启用,届时口岸将有30条车辆查验通道投入运行,车道通行能力将提升一倍。
记者了解到,横琴口岸新车道采用全国首创的车辆“联合一站式”查验系统,实行车辆“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横琴边检、横琴海关以及澳门海关、澳门治安警察局和澳门卫生局五家单位对出入境车辆实现“一次排队、集中采集、联动放行”,相比之前传统车道“两次排队、两次查验”的通关模式,通关环节大幅简化,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3月1日0时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封关运行以来,截至3月11日24点,横琴边检站已查验经“一线”,也就是横琴口岸的出入境旅客约71万人次、车辆约7.4万辆次,出入境客流车流整体平稳有序。
珠海拱北口岸改造完成今天恢复通关
3月15日,全国旅客通关量最大的陆路口岸——珠海拱北口岸出入境大厅改造完成,恢复通关。改造后,海关旅客通关主区域面积提升50%,将有效缓解每天早晚的客流高峰。
【小包裹折射中国经济澎湃动能 物流服务“智”在未来】
1—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26.7%
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今年1—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26.7%。预计1—2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约为23.7%,快递业实现良好开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23中国物流平台发展报告》发布:网络货运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促行业降本增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月15日发布《2023中国物流平台发展报告》,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网络货运为代表的物流服务平台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服务经济循环、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共有3069家网络货运企业,接入社会运力798.9万辆车、驾驶员647.6万人。2023年全年共上传运单1.3亿单,同比增长40.9%。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物流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单一环节成本低、全链条运行成本高”。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特别是网络货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有效促进了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
根据《2023中国物流平台发展报告》,超过70%的平台型物流企业运输货物品类,涉及矿产、建材以及煤炭等大宗商品运输业务,业务占比高于传统物流企业,表明平台型物流企业在大宗商品运输方面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具有较大的资源聚集优势。此外,与2022年相比,从事快递电商产品及冷链运输的网络货运平台比例有所提高。
另外,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展的网络货运平台A级企业评估工作统计,企业营业收入中运费收入占比超过95%,网络货运企业收入构成单一、盈利能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专家建议,网络货运业态亟需模式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物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外汇外贸“开门红”彰显中国经济强劲“脉动”】
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中向好 跨境资金流动更趋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顺差121亿美元,环比增加66亿美元。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中向好,跨境资金流动更趋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平稳,外汇交易理性有序。
广东深圳:今年前两月外贸“拼箱出口”同比增长14.57%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实现“开门红”,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劲“脉动”,这背后离不开广大市场主体的努力。在深圳,今年以来外贸“拼箱出口”热火朝天。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拼箱中心,中国外运深圳平湖物流中心今年前两个月外贸拼箱出口货量同比增长14.57%,出口动态展现出强劲动能。
这两天,在中国外运深圳平湖物流中心的办单大厅,有不少前来入仓办单的货车司机。从东莞送货来的科师傅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明显感觉到订单比往年多了不少。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外运深圳平湖物流中心外贸拼箱出口货量同比去年增长14.57%,报关票数同比增长14.77%。
什么是外贸拼箱呢?它指的是将来自不同外贸企业的货物合并装入同一集装箱的运输方式,目的是通过巧妙组织货物,充分利用集装箱空间,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中国外运深圳平湖物流中心副总经理陈建霖表示,整个一二月份以来,出口态势迅速恢复,而且动能强劲。其中,往东南亚国家的货物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22%。
上海:今年前两月超17万辆国产车从外港口岸出口
在上海,国产汽车忙碌出口的工作场景已成为常态化。记者从上海海关了解到,今年前两个月,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汽车出口超17万辆,同比增长3%。
海通码头已连续两年汽车出口超百万辆。2023年底,国内首座可容纳6160辆汽车的大型商品汽车自动化立体仓库落成。在有效节约堆存场地、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明显降低了出口汽车的货损率,极大缓解了出口汽车储运压力。
【数智化助力生态环境监测 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生态环境部:创新监测手段 推进数智化转型
生态环境部3月15日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未来5年,我国将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智化转型,创新监测手段,实施四大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新发布的《意见》明确,我国将通过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技术,基本完成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智能化改造。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从采集、传输、处理到分析及应用,将基本实现全链条流程化、智能化。
监测手段在创新,监测数据的质量也将更加有保障。未来,我国将建立覆盖全部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造假的行为也将得到有效遏制。
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能力的建设。我国将实施四大能力建设工程,分别是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构建、监测科技创新、强基层补短板和监测人才培养。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表示:“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让我们现代化监测体系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到2035年,现代化监测体系基本建成。让监测数据来为环境管理和人民需求提供服务,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站岗放哨。”
此外,中国在航空航天、网络治理以及优化消费环境方面都传来了利好消息,一起来看。
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运抵文昌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将执行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3月15日安全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该火箭将与先期运抵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一起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记者3月15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重点开展10项任务,包括整治散布传播涉企虚假不实信息、“自媒体”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信息陷阱”等问题。
“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上线
“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3月15日正式上线试运行,标志着全国消协组织有了统一的受理投诉渠道,实现消费纠纷在线处理。消费者可通过微信搜索“消协315”小程序等方式进行投诉咨询,经营者可登录网址申请入驻平台进行投诉和解。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