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伴妈妈”伴童成长(点赞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4-12-29 19:55:57 来源: sp20241229

  图为陈求文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温京燕摄(人民视觉)

  又到周末,陈求文熟练地把黑色小摩托停在镇子上一户人家门口。此时,年幼的小军搀着外婆刚从外面回来。

  和小军外婆聊完孩子的近况,陈求文顺手把小军运动鞋的鞋舌翻过来拍了照,对小军外婆说:“爱心企业又捐了一批鞋子,我看看小军现在穿多大码,下次给他带一双。”

  这样的家访,对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小松镇莲乡苑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求文来说习以为常:“我服务大约500个孩子,其中需要重点关照的留守困境儿童一共有62个。”

  几年前,还是客家缘社区干部的陈求文参与了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江西省慈善总会等发起的“童伴妈妈”爱心项目。这一项目通过一名名“童伴妈妈”,助力完善儿童监护网络,呵护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

  为什么选择成为“童伴妈妈”?“我曾经也算是‘半个’留守儿童。”陈求文笑起来眉眼弯弯,“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一边干农活,一边照顾一大家子。”

  “现在村里留守的孩子们吃穿有保障,但是缺少陪伴。老师精力有限,没办法照顾所有孩子。我们‘童伴妈妈’要做的就是努力补上这些陪伴、关怀。”陈求文说。在石城县,这样的“童伴妈妈”有十几位。

  成为“童伴妈妈”以来,陈求文每月走村入户,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情况。每到周末,还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到离县城较远的村小组,陪小朋友们玩耍、谈心。

  “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但见到同龄人能很快玩到一起。”陈求文摸着自己儿子的头说,“我有一次问我儿子,妈妈不做‘童伴妈妈’了好吗?我儿子说,妈妈你要继续做,我两天见不到你就好想你,可是那些小朋友可能很长时间都见不到爸爸妈妈。”

  不仅仅是陪伴。陈求文觉得,自己能做的还有更多。

  2019年,当时在客家缘社区工作的陈求文走访到小丽(化名)家。小丽因病不能走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父母在外打工,家中还有兄弟,年迈的奶奶很难把3个孩子照顾好。

  “一开始去的时候,小丽的奶奶并不接受我。”陈求文坚持去拜访,关心、帮助解决困难,慢慢打消了小丽一家的疑虑。低保、残疾补贴……能帮小丽申请的保障,陈求文陆续帮着办好。

  考虑到小丽家的情况,陈求文觉得,还是要想办法帮小丽的父母在家门口找工作。她找到了回到镇上创业的一名年轻人。他开了两个雨衣加工车间,需要招聘工人。虽然收入没有外出务工高,但是能照顾家人,小丽的父母权衡再三,决定回乡。现在,小丽妈妈从雨衣厂骑电动自行车回家只要大约10分钟。

  如今,小丽的奶奶看到陈求文,会笑盈盈地迎出门。小丽也会绽开大大的笑容,叫一声“阿姨”——这是小丽为数不多会说的词。

  陈求文在工作过的客家缘社区和莲乡苑社区活动中心都开辟了供孩子们学习、玩耍的场地,还定期以开展游戏、议题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教孩子们生活常识,并让他们了解防溺水、防暴力、防拐骗、防灾害等安全知识。2021年,陈求文获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1日 04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