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4:28:10 来源: sp20241228
全力打造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新高地
访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
□ 本报记者 赵颖
“2023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8万人,同比增加53.3%;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2240件,同比增加1.7倍;立案办理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案件570余件,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知识产权检察履职相关情况。
检察力量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2023年,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文化领域侵权盗版犯罪,加大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力度,激励创新创造,维护公平竞争。
宫鸣表示,从案件类型看,除了常见的电影、图书、音乐等传统领域案件以外,涉及计算机软件、数字版权、文化创意等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案件增多。
最高检首次以“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为主题发布指导性案例,其中包括“人人影视字幕组”侵犯著作权案。该案作案手段新颖、侵权作品数量大、涉案人员多、时间跨度长,是一起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网络侵权案。
据宫鸣介绍,该案的办理明确了网络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避风港规则”的适用条件和审查要点、涉案侵权视听作品数量庞大时作品实质性相似的认定规则、涉案人员众多的网络侵权犯罪案件中如何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这些规则的明晰,对于办理同类案件具有重要价值。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犯罪加速向网络空间迁移。“如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出侵权对象数量多,侦查取证难;侵权手段技术新,案件认定难;与网络犯罪案件交叉竞合,准确定性难;虚拟币洗钱成为重要手法,追赃挽损难的新趋势。”宫鸣说。
对此,检察机关加强对新技术新领域的前瞻性研判,准确界定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充分发挥技术调查官、特邀检察官助理作用,健全执法司法和跨区域协作机制,形成惩和治的合力。
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2023年,知识产权检察办案数量持续增加,案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检察机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和营商环境,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最高检指导各地加强办案组织专业化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制发《人民检察院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工作指引》,提出45条检察举措,发布综合保护指导性案例,为办案履职提供指导。
“我们重点关注虚假诉讼问题,加强犯罪线索移送,共同参与对恶意注册、滥用诉权等突出问题的惩治,促进源头治理。最高检指导广东、北京、浙江等地办理了一批恶意诉讼监督案件,如挂牌督办、组织办理某文化公司音乐电视著作权系列虚假诉讼案,涉及9个省份、相关案件5000余件。”宫鸣说。
同时,最高检贯彻落实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协同保护意见,加强深度协作。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等主题,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示范区评选建设,首次联合表扬知识产权保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积极参与涉外知识产权谈判、国际交流和相关法律修改。联合挂牌督办3批150件重大侵权盗版案件,加强对下指导。各地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协同保护理念,实现同频共振,推动形成大保护格局。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宫鸣表示,检察机关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坚持“强化自身办案”和“统筹指导、一体履职”两手抓,发挥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对于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最高检组织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惩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加大对涉企知识产权民事行政生效裁判和执行案件监督力度。
检察机关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技术调查官管理规定,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共同参与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常态化推进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工作,推动法律监督由个案到类案、由一域到全域拓展。
此外,检察机关勇于担当时代重任依法能动履职,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等机制作用,用足用好调查核实权,加强对知识产权民事裁判事实认定的监督,保障司法办案的准确性、实效性。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