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打造“新引擎” 驶向未来生活请走创新“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4-11-24 18:07:52 来源: sp20241124

  人工智能、大数据、5G传输……如今,越来越多的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仅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也正在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医疗、教育、养老等各个领域,科技创新,正在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一大早,在苏州高铁新城,公司职员吉惠娴提前叫好的网约车准时到达。上车、刷脸,认证成功后行程随即开始。这是一款无人驾驶车辆,驾驶位上的不是司机,而是根据规定设置的安全员。十来分钟的路程,车辆通过雷达感知车距,摄像头辨识信号灯,转向、等候、加速等一系列自动操作轻松完成。

  公司职员 吉惠娴:身边的同事也经常会用。就有一种魔幻走进现实的感觉,各种高科技的东西都能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而且方便我们的普通老百姓了。

  这种未来感十足的出行方式,在高铁新城已经成为许多白领上下班的首选。除了打车,在近30平方公里范围内,每天都有600多辆智能网联车辆上路。送快递、取外卖、公交接驳等,应用场景达40多个。在车、路、云协同融合下,参与道路交通的各类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张智慧的网。

  苏州高铁新城党工委副书记 沈一明:通过打造多场景应用,就是让更多创新的产品有舞台有空间。我们通过路端的智能网联道路的设置,通行率我们测算下来,大概能够提升了20%。

  据了解,苏州已出台相关条例,为智能网联车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目前,在高铁新城就集聚了180多家企业,涵盖雷达、测试、地图等30多个细分领域。

  智能驾驶科技公司政府事务高级总监 王飞:这种产业集聚也加速了我们整个产业网络的形成,促进了我们企业更快速发展。

  智慧家居让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智能化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新奇的体验,而是对日常生活、居住环境点点滴滴的改变。

  家住天津市东丽区的陈基广在自己家中安装了全屋智能家居系统。在厨房内,只要对着冰箱发出指令或做出动作,冰箱门就会自动做出反应。

  在洗浴室,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则可以随着指令提前打开热水器和浴霸。

  天津市东丽区居民 陈基广:不同家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自己的温度、自己的淋浴间的浴霸功能。

  智能家居系统让家有了智慧大脑。依靠语音指令,或通过手机App操作,实现对大部分电器的智能控制。

  智能技术让小区变得“耳聪目明”

  在重庆两江新区的云顶小区,这个设在高处的白盒子可以对扬尘、噪声、风速实施24小时监测;而智能垃圾桶则会通过感应器检测容量,垃圾装满后自动通知后台清理;就连植物“口渴”了,也可以自己给自己浇水。

  云顶小区物业项目经理 罗春燕:它能够检测到我们整体土壤的温度湿度,而且会对不同植物的需水量、蒸腾量进行全面计算,控制我们整个浇灌时长,确保最后实现精确节水的目的。

  在云顶小区,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就是一个安全“管家”。因为每户的系统与物管打通,业主不在家时便可开启外出模式,家里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触发警报,通知保安迅速上门查看。

  不仅如此,化粪池、水质监测系统等43种设备、1000多个部件,都被连接“在线”。小区变成了有丰富神经元的智能体,物业管理员依靠智慧监控平台,一网就可管理整个小区。

  智慧旅游让游客体验科技与文旅新场景

  除了日常衣食住行,随着“5G+智慧旅游”项目的推广,灯光投影、互动装置、虚拟现实等现代数字技术,也让游客体验到科技与文旅融合带来的全新场景。

  在四川成都,这块裸眼3D大屏下每天都会聚集许多市民和外地游客。憨态可掬的熊猫、能飞出画框宇宙飞船,各种逼真梦幻的动画效果让这里成了旅游观光的“打卡地”。

  游客:确实特别震撼,尤其是刚才那个小熊猫,还有那个大熊猫两个一块出来的时候,那种活泼生动的感觉,让我记忆犹新。

  成都市民:传统的就只能看3D电影,那种的要戴眼镜,这种裸眼的话就是感觉更酷炫一点。

  如今的文旅产业,正在逐步从风景向场景、从观光向沉浸转变。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在推进数字经济和旅游经济深度融合。

  作为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江苏无锡的拈花湾景区,通过5G技术打造的无人驾驶观光船,给游客带来了沉浸式享受。

  在游客中心,超现实虚拟数字人向导正在为游客提供互动咨询,轻松解答演艺时间、门票购买、餐饮推荐、酒店入住等问题。

  今年,多部门正在补齐生活服务数字化发展短板,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以数字化驱动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日益广泛,需要更多层次和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高质量和数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关键动力,对于创造高品质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具有重要意义。

  (总台央视记者 李欣 张芊芊 李红刚 杨光 青音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