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国年|千年晋祠里的“年味”:“寻龙” 舞龙 赏民俗

发布时间:2024-12-01 00:39:00 来源: sp20241201

   中新网 太原2月14日电题:千年晋祠里的“年味”:“寻龙” 舞龙 赏民俗

  作者 高雨晴

  工作人员身着“龙宝宝”服装,与游客亲密互动;游客将舞龙棒举过头顶,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人表演背铁棍,向游客展示当地春节民俗……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在千年皇家园林晋祠,处处洋溢着浓浓年味。

春节假期,晋祠圣母殿前,徐沟背铁棍表演吸引游客观赏。邓嘉芮 摄

  舞龙俗称玩龙灯,从春节到元宵节,以舞龙的方式祈求丰收和平安吉祥,成为中国各地的一种习俗。记者在晋祠三圣祠前看到,一场游客之间的“舞龙”对决精彩上演。

游客在晋祠沉浸式体验舞龙表演。 高雨晴 摄 春节期间,游客在晋祠沉浸式体验舞龙表演。 高雨晴 摄

  来自辽宁的12岁女孩潘怡君与父母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这是我第一次到山西,第一次来晋祠,也是第一次体验舞龙,感觉自己舞得很好,我很喜欢。”

  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跨域时代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祠庙式古典园林,文化遗存丰富。祠内现存宋、元、明、清等时期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上千年古树29株。

春节假期,晋祠博物馆游人如织。圣母殿前的八根木雕盘龙柱,吸引八方游客来此“寻龙”。高雨晴 摄 甲辰龙年,晋祠圣母殿前的八根木雕盘龙柱,吸引八方游客来此“寻龙”。 高雨晴 摄

  甲辰龙年,晋祠圣母殿前的八根木雕盘龙柱,吸引八方游客来此“寻龙”。据了解,其始建于北宋年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八条盘龙各有名称,中间两条展翅欲飞的是应龙,两边对称的分别是蟠龙、蛟龙和螭龙。历经千年风吹雨淋,它们仍保存完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不少游客在此拍照打卡。

  春节期间,来自天津的游客贾磊,选择带家人到山西游玩,晋祠就是此行中的一站。他发现,晋祠的献殿、圣母殿、水镜台,“龙”元素无处不在。“这些龙雕刻精美,祠内建筑都是木质结构,保留着原始样貌,令人叹为观止。”

春节假期,晋祠博物馆游人如织。高雨晴 摄

  今年春节,晋祠博物馆以“龙”文化为核心,结合当地民俗风情,推出“做个龙灯锵咚锵”“国潮龙帽DIY”“辰龙献瑞探古祠”“龙吟长空 福龙高照”“龙游四海打卡”等线上线下系列文化活动,让民众沉浸式体验龙年“年味”。

  “晋祠有很多‘龙’元素,游客找到五处后,与其拍照合影并转发朋友圈,即可获得小礼品一份。”晋祠博物馆公众接待部副主任杨成雯介绍。

  除龙年“寻龙”打卡外,该馆还举办剪纸、拓印等非遗体验,民俗表演等活动。晋祠水镜台前,远近闻名的徐沟背铁棍艺术表演,吸引游客围观、拍照。只见一名成年男子背后竖一根铁棍,举着六七岁的小孩,随着背铁棍演员的步伐起伏,铁棍上身着戏服的小孩在半空中双手挥动水袖,跟着锣鼓乐节奏变换动作。

晋祠水镜台前,远近闻名的徐沟背铁棍艺术表演,吸引游客围观、拍照。 高雨晴 摄

  现年48岁的周红亮,表演徐沟背铁棍已有30余年,曾多次前往全国各地演出。“徐沟背铁棍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晋祠是太原第一名胜,春节期间我们每天在这里演出四场,希望让更多外地游客了解徐沟背铁棍,感受当地民俗文化的魅力。”

  不仅如此,今年春节,晋祠博物馆还以圣母殿木雕盘龙为原型,创新推出“晋祠比耶龙”表情包,通过动态卡通表现形式,将木雕盘龙各种动作、情感展现出来,让海内外民众从多个角度近距离了解晋祠。(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