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声|“5%左右”的增长目标,不是“撑杆跳”,而是“匀速跑”

发布时间:2025-01-01 09:53:22 来源: sp2025010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4年发展预期目标备受国内外关注。初步核算,2023年中国GDP超过126万亿元,一年的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难怪法新社感慨:这一目标“对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来说都是‘梦想’”。

对中国来说,“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要用尽全力的“撑杆跳”,还是节奏平稳的“匀速跑”?答案显然是后者。

经济运行更像一场赛程漫长的“马拉松”,考验的不只是“体重”,更重要的是“体质”,如今的中国经济具备良好的素质。

一方面,底盘稳,韧性足,体质强。

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增速多年名列前茅,2023年GDP5.2%的增速也快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块头”越来越大: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从2012年的11.3%提升至如今的18%左右,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地位持续稳固。体质也越来越优:从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产到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运营,再到在量子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创新力”不断增强,“高成长性”愈发凸显。

块头更大、体质更优的中国经济,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这样的表现,彰显了实力与韧性,也为新一年实现5%左右的增长注入了信心。

另一方面,潜力大,后劲足,耐力强。

很多跑者知道,想完成马拉松目标,长时间内保持“匀速”是很关键的,需要持久而强大的耐力、定力与动力。经济增长同样如此,主要不看起跑时谁能冲在前,关键看谁的潜力更大、后劲更足。

需求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拥有14亿多人口、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新型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速推进的中国,手握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

比如今年中国政府提出,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望撬动年规模达数万亿元的巨大市场。又比如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能惠及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也可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为投资和消费增长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40多家世界500强、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9%,研发经费投入3.3万亿元……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创新活力愈发澎湃。

广东广州,广汽集团埃安总装车间,每条生产线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仅需53秒;四川宜宾,时代长安宜宾工厂,1秒钟产出一个电芯,2分30秒产出一个电池包;浙江海宁,晶科能源光伏生产基地内,平均每天下线超过16万片光伏组件……以“新三样”代表的新产业新动能在中国茁壮成长。

投资潜力大,消费空间广,创新引擎加快点燃,产业升级持续推进,中国经济拥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2024年,尽管中国经济仍面临着种种困难挑战,但疫情“疤痕”效应正在减弱、相关风险隐患正在化解、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有望加快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5%左右”的目标经过了科学论证,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

问题总需看两面。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部分行业竞争激烈、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国经济还面临着不少“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诚如一些分析所言:尽管与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相同,但2024年的增长基数却比2023年的增长基数更大,因而实现这一增长目标的难度更大。

针对“问题”和“烦恼”,中国政府已经作出了一系列兼具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的部署:从“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再到“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项项举措直面问题、直击关键。我们相信,有坚实的底气,有科学的应对,“目标”和“可能”就会一步步变为现实。

今年以来,各部门各地区各类经营主体早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伶仃洋上,深中通道加速收尾;京畿大地,京唐城际铁路建设铿锵突进;东海之滨,中国船舶沪东中华LNG船生产马不停蹄,订单已经排到2028年……平稳的“起跑”预示着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前2个月,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11.7%,工业用电量增长9.7%,彰显了实体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2月份,制造业PMI为54.2%,非制造业PMI为57.7%,持续位于扩张区间,显示出经营主体的良好预期。

经济界人士普遍表示,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是一个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更好凝聚发展共识的目标,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完全可以实现。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