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长牙齿”的硬措施推进节水工作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4-12-21 13:51:04 来源: sp20241221

加强用水管理,完善节水措施,强化保障监督,严格法律责任……日前,《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共6章52条,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条例》的施行,将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人多水少,是我国基本国情。面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节水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节水工作,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与水资源短缺的形势相比,节水工作仍面临用水管理有待加强、节水措施有待完善、激励政策有待健全、监督力度有待加大等问题。因此,根据加强节水工作的实际需要,推进节水立法,制定节水的专门行政法规,有助于全面、系统规范和促进节水活动。

用水,从来不是打开水龙头的“瞬时动作”,而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事。从用水的全过程来看,涵盖了用水规划、定额制定、计量和供水等方面;从领域看,涉及到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因此,节约用水,是全过程、全领域的节约,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条例》在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总量控制、计划用水管理、用水计划和水价制度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涉及到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也有相应的约束规范。只有在用水的全过程做好节约的工作,才能更好做到时时节约、事事节约、处处节约。

节约用水,关键还是做好“节约”文章。比如在农业领域,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和旱作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又如在工业领域,工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再如城市建设领域,支持老旧供水管网设施改造,推动降低建筑运行水耗。把水资源的节约摆在重要位置,必须从观念、意识、措施等方面树立节约风尚,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精打细算的思维用好每一滴水。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节约用水,法律责任必须界定清楚。《条例》对违法行为作了明确规定。比如,对侵占、损毁、擅自移动用水计量设施或者干扰用水计量,高耗水工业企业用水水平超过用水定额且未按期进行节水改造等违法行为,规定了罚款、吊销取水许可证等严格的行政处罚。这也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即用水不能任性,浪费水资源行为将受到法律约束。真正让治水管水的法律法规“长牙齿”,不断健全完善节水制度政策法规,各行业各领域在用水时,方有敬畏之心、严守底线红线。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我们的治水思路,节水工作又是重要的社会性工作、系统性工程。以《条例》的发布、施行为契机,坚持约束和激励相结合,持续倡导节水理念,普及节水方法,凝聚各方力量,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就能共同推进节水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贡献应有力量。

(责编:樊美琪、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