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23:24:41 来源: sp20250101
【港澳台专线】祖地乡亲和台商难忘张克辉“两岸情”
中新社 漳州1月14日电 题:祖地乡亲和台商难忘张克辉“两岸情”
中新社 记者 张金川
“他三次回乡谒祖省亲,充分说明了他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浓郁的故土情缘。”得知张克辉的辞世,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安厚镇马堂张氏宗亲理事会会长张群河情不自禁忆起往事,唏嘘不已。
1月12日,马堂张氏宗亲理事会会长张群河(左)向参观者介绍张克辉三次回乡寻根谒祖的故事。 中新社 记者 张金川 摄位于安厚镇双马村的马堂张氏家庙,始建于1601年,堂号“敬爱堂”。这里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台盟中央原主席、全国台联原会长张克辉的祖籍地。
张克辉,1928年出生,台湾彰化人。1月11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连日来, 中新社 记者来到漳州,踏访马堂张氏家庙、云水谣古镇,与他的祖地乡亲和台商叙谈,真切感受到张克辉且浓且深的“两岸情”。
图为马堂张氏家庙内,张克辉题写的“承先启后”牌匾高悬在门楼前梁上。 中新社 记者 张金川 摄“张克辉有深厚的祖地情愫。”在马堂张氏家庙浏览着张克辉回到祖地省亲谒祖的图片资料,张群河感叹道,通过族谱找到祖籍地马堂张氏家庙后,张克辉分别于1999年、2007年、2010年三次回乡谒祖,“亲笔为马堂张氏家庙题匾‘承先启后’,为张氏家谱《清河张氏马堂族谱》题名”。
“承先启后”牌匾高悬于马堂张氏家庙门楼前梁上。80多岁的马堂张氏宗亲理事会原会长张自然曾两次接待回乡的张克辉。他回忆道,张克辉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印象最深的是他一直讲要“团结”,还为家乡捐资修谱修家庙修校舍。
如今,马堂张氏遍布台湾,两岸宗亲频繁互访。张自然也曾两次到台湾开展宗亲交流活动,“台湾张氏宗亲都称‘家长来看儿子了’,非常热情”。
张克辉逝世的消息,也让台商黄文广“很不舍”。他告诉记者,2010年张克辉来到他在漳州市南靖县创办的咖啡园,关心和勉励台商事业的发展。
“张克辉还分享自己的‘两岸情’,并题写‘两岸情 咖啡香’赠送给我,当时聊了两个多小时,用闽南语话家常,十分亲切。”此后,黄文广还在北京多次见到张克辉。
1948年回到大陆后,张克辉从此与台湾亲人咫尺天涯,父母离世时也未能返台奔丧。借此特殊的经历,他将自己和许多相识台胞的真实故事写成文学作品,字里行间萦绕着浓浓的乡愁与感伤,更饱含着炽烈的爱国爱乡情感。
根据张克辉创作剧本改编的电影《台湾往事》和《云水谣》,就是海峡两岸历史沧桑的珍贵缩影。2005年,张克辉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被改编成电影《云水谣》,电影中“云林西螺”的取景地便是南靖的云水谣。
云水谣原名长教,是闽南人与客家人的交融之地,位于南靖县境内。之后,长教因《云水谣》而名声大振,改名为“云水谣古镇”,村中悠长古道亦名为“云水谣古栈道”。
图为游客在南靖云水谣景区与张克辉题写的“云水谣”碑刻合影留念。 中新社 记者 张金川摄2009年1月9日,张克辉出席亲自题写的“云水谣”碑刻揭彩仪式。当地人说,当时张克辉感慨道“今天到这里看了以后,觉得这里的风景比小说里面、剧本里面描写得更好、更漂亮”。
谈及“张克辉与云水谣”,当地作家何葆国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称,电影《云水谣》带动了云水谣景区的旅游效应,这也使得张克辉从此和南靖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据何葆国所讲,张克辉2009年底写出剧本初稿《何日再拥抱》,用艺术形式表现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也描绘了南靖土楼乡村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为了修改好剧本,张克辉还两次前来开座谈会。
“我来自台湾海峡的东岸,台湾有我童年梦幻、青年的憧憬,有亲人的盼望。我来到台湾海峡的西岸,大陆有我所追求的理想、热爱的事业,有同甘共苦的人民。我爱台湾,我爱大陆,我更爱走向统一、富强的祖国——中国。”张克辉在《海峡心·两岸情》书中写下的文字,或许是对他故土情深的最好诠释。(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