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6:03:07 来源: sp20241122
自从村里有了物业,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长达村的李阿姨感到便利多了:“虽说都是小事体,可解决不了就没法正常生活。现在只要打热线服务电话,很快就有人来帮忙。”
“每天有人来收垃圾,村里干净多了,孩子下班也有地方停车了……”对于村里的新事物——物业公司,浦东新区高桥镇陆凌村张阿婆有着和李阿姨同样的感受。
浦东新区腹地广阔,村域村情复杂。当地在前些年的治理中发现,现有的治理模式不利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也不利于让村民享有更优质的服务。为此,浦东新区将“开展农村物业服务试点”列入2023年重点工作。
试点以来,推行效果如何?近日,人民网记者深入浦东新区多个镇村进行调研采访。
“没想到住农村,也能享受贴心物业服务!”
今年年初,因气温骤降,家住航头镇长达村的独居老人李阿姨家水管冻住了,没法用水怎么办?这要搁以前,真是愁坏了。
可如今不用担心了,李阿姨拨通了手机里早就存好的“帮侬修”热线电话,不到半小时,王师傅就带着工具上门了,很快为李阿姨解决了问题,还贴心提醒李阿姨,要关紧门窗保证室温。
“帮侬修”物业服务社是航头镇成立的服务平台,从2019年就开始探索,目前全镇13个村已实现全覆盖。每个服务社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1人为镇物业应急维修特约服务站高级维修工,2人为村原有兼职水电工,1人为从本村招募的、有维修技术特长的村民,并统一配置工具、服装及身份标识牌。
在长达村“帮侬修”物业服务社里,记者看到了水泵、工具箱等多种维修设备,更换水电零部件、修补瓷砖、换装增压泵等30余项服务内容“上了墙”,服务范围及收费标准等一目了然。
其中,更换日光灯、更换开关等13项免收服务费,有专业技术要求的修理漏水水管、疏通水斗、调换低水箱等21个服务项目,按照上海市相关部门出台的标准收取一定的工时费和材料代购费。
据不完全统计,从成立到今年3月底,“帮侬修”服务社已上门服务10380次,回访满意率达100%。“没想到住在农村,也能享受这样实惠贴心的物业服务!”有村民感慨道。
除了航头镇的“帮侬修”,康桥镇的“物管家”、惠南镇的“惠管家”、老港镇的“易修哥”等服务平台,均吸纳了一批专业维修力量,为村民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维修服务。
“自从引进物业公司,拖家带口的租客多了”
北蔡镇联勤村是一个远近知名的城中村,毗邻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常住村民中,本地人口不足千人,外来租客却有3000多人,大量外来流动人员的导入给村域治理带来不小挑战。
高桥镇陆凌村也面临相同窘境,与高桥石化一路之隔,是典型的城中村、厂边村,来沪人员达5000余人,户籍人口则只有2500人。
面对困境,北蔡镇和高桥镇决定在村里推行社区物业化治理,尝试引入专业物业公司。
采访中,联勤村党总支书记沈宰元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我观察到,原本村里的租客多为单身年轻人,自从引进物业公司,拖家带口的租客多了,毛估估起码多了1/4。”
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物业进村,先下力气整治村貌。3个月时间,村宅道路焕然一新,车子统一停进停车场,村民有事可随时拨打服务热线。
要想长远治理,单靠政府提供服务远远不够,必须让村民参与进来。“象征性地向村民收取管理费”是考验物业化治理是否得到认可的直观体现,也是让村民参与其中的重要抓手。
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和意见征询,当地确定了每人10元/月的管理费,学龄前儿童免费,小学一年级到16周岁人员5元/月。征得村党总支和村民代表初步同意后,提交村民大会表决通过。
此时,仍有不少村民处于拒绝或观望状态。“我们家自从上世纪80年代在这里造房子,还从没听过要交管理费。”李大爷坦言。当时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村民的质疑必须面对,改善城中村面貌的决心也不能变。沈宰元和物业工作人员常到村民家里坐坐,把大家反映的问题汇总分类,揣着问题找相关部门请教。就这样,问题逐一化解,村民的信任也与日俱增。
从抗拒物业进村,到主动缴纳管理费,前后不过半年时间。
“现在,村里不光环境变了,整个氛围都不一样了!”在这里租住十几年的刘古国笑着说,“每天都能看到村委和物业公司忙这忙那,我也报名做了志愿者,总要出点力。现在家里任何问题都能打热线电话,很快就有人来解决,这10块钱花得值!”
这也就回答了前面沈宰元提到的“有意思的变化”——因为对周边环境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村里的家庭租客越来越多了。
物业公司进驻,会不会增加管理成本?高桥镇陆凌村党总支书记瞿旻算了一笔账:物业入驻前,村里用于保洁、绿化、垃圾短驳清运的专项经费大概有100多万;物业入驻后,这笔钱省下来了,物业管理费每年能收约50万,再加上政府支持,成本不但没增加,沟通起来反而更方便了。“后续,我们还会继续降本增效,比如将道口改成无人值守,技防代替人防,降低用工成本等。”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物业进村以来,浦东农村地区治安类案件报警率、火灾警情数量平均下降73%,12345市民热线诉求量平均下降60%,可谓一举多得。
“不搞一刀切,把‘单选题’变成‘多选题’”
物业服务,对城市居民来说不是一个新鲜词儿,但在农村却少有听到。农村地区到底需不需要专业的物业服务?
从浦东试点的效果来看,答案显而易见。但在具体推行中,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党建办主任徐可畏认为,引入物业服务,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村庄形态、历史沿革以及管理幅度等因素,结合村域地理位置、人口等情况,针对不同村情,开展不同模式的创新。
比如,物业直接进驻并不适用于所有村庄。因此,浦东在试点基础上,针对不同村域村情,形成了直接进驻、专项委托、精准点单三种模式。
“具体来说,直接进驻模式适合城中村等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整建制引入物业企业,为村民提供全要素服务。如果地理空间分散,可以选择专项委托模式,项目化购买服务,全部或部分委托专业性物业服务组织。”徐可畏介绍,“还有精准点单模式,适合地理位置分散且较难集中管理的村组,依托应急维修平台或镇属物业公司等平台,根据村民需求‘点单’。”
此外,徐可畏还提到了灵活点单模式,这种模式适合管辖区域广、管理边界交错、人员居住分散、情况复杂多元的村组,立足不同需求灵活组合以上三种模式,把“单选题”变成“多选题”。
徐可畏认为,把握农村物业治理的正确方向,必须紧紧扭住“党建引领”这个核心。“比如,各镇党委、村党组织成立农村物业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等载体,将多元力量融成‘一盘棋’。”
“我们将继续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在浦东全区正在全覆盖推进的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中,把农村物业化服务工作纳入其中一起推进。”尝到了农村物业化服务的甜头,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苏锦山表示,浦东将通过召开推进交流会、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