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人勤春早 万象“耕”新

发布时间:2024-12-14 05:11:21 来源: sp20241214

  农时不等人,春耕正当时。眼下,春耕春管已经由南向北逐渐展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保供作为重点,明确了稳面积、增单产的主攻方向,提出了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任务目标。而要想把地种好,把春耕管好,为丰收打下基础,并不是那么容易。最近,记者就来到了几个产粮大省,了解那里的春耕情况。

  眼下河北省小麦正值返青,进入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仙庄片区的麦田里,村民刘玉锁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正在给返青小麦进行施肥、镇压。

  刘玉锁家有25亩地,今年种的还是捷麦19,这是一种耐盐碱、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是专门针对盐碱地研发的。这种小麦在当地推广已经五年了,去年亩产量240多公斤。

  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地处渤海之滨,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全市有耕地143万亩,其中130.2万亩是盐碱地。“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这首当地的民谣正是过去盐碱地的真实写照。刘玉锁早些年就在地里随意撒上种子,靠天收。

  我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亿亩。盐碱地综合利用,究竟有怎样的战略意义?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利用得怎么样,始终是关系到十几亿人吃饭的大事。因此唤醒这一“沉睡”的资源,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2013年,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环渤海河北、山东、辽宁、天津4省(市),启动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通过咸水结冰灌溉、微咸水灌溉等多水源技术,改良土壤。

  2023年夏收,黄骅市小麦种植60.98万亩,单产240.1公斤,单产比2022年增加7.9%,全市总产量 14.64万吨,较2022年增长近两成。2023年秋天,黄骅市完成83万亩小麦播种任务,比上一年多种22万亩。同样还是那25亩地,这些年刘玉锁家种地的收入有了不小的变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保供作为重点,明确了稳面积、增单产的主攻方向。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另外,实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则对于缓解耕地资源紧张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播种面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粮食单产。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眼下,河南的小麦进入拔节期,正是预防小麦纹枯病和红蜘蛛的关键期。

  村民刘各彬家的小麦有一部分得了纹枯病,科技特派员正在指导他进行防治。

  刘各彬是种庄稼的老把式了,但今年的冬小麦,对于他来说,与往年有很多不同。第一个不同就是去年他家的100亩地被划入了县里的小麦单产提升示范区。整个单产提升示范区有10万亩良田。目标是亩产700公斤以上,每亩平均增产100公斤以上,节本增效200元以上。

  提高粮食单产,地力是关键。

  在去年小麦播种之前,新乡对耕地全面进行了深耕,同时增施有机肥。这些有机肥来自当地新建的多个“地力加油站”,它将当地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后进行粪肥还田,不仅减少了化肥使用,还改善了土壤结构。

  施肥前,种粮大户还能到智能终端配肥站,免费进行土壤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结果精准配肥。

  提升单产、挖掘粮食产能的潜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重点。从2022年开始,河南省开始规划三年建设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原阳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提升,排水系统进一步硬化,从1米拓宽到4米,排涝能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对刘各彬来说,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些年种田运用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多了。为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2023年,示范田里新建了智慧农田综合服务平台。大田监测站里面设有虫情测报灯、气象监测站、土壤墒情站等现代化农业装备,它们将农田墒情、苗情、虫情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智慧农田综合服务平台,直接连通到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手机,用科技手段来防灾减灾,为小麦生产保驾护航。

  产量要提升,种子是核心。刘各彬家这两年种的是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新品种是中原农谷培育的。在中原农谷,53个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74家种业企业已经入驻,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主体、关键平台和检验检测平台为支撑、种业企业总部基地为基础的创新体系。去年,这里研发的品种,通过小麦、玉米品种国审的就有126个,源源不断的新品良种成为当地小麦单产提升的重要支撑。

  除了冬小麦,我国春季田管的另一个主要农作物是冬油菜。2022年,我国开始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油菜扩种也成为这几年一号文件的一个重点内容。

  2024年年初的两场冰冻雨雪给付晓军的油菜造成了部分冻伤,现在气温回升,付晓军和乡亲们正忙着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油菜根系恢复生长。

  2011年,付晓军流转了400亩土地,种植油菜和水稻。刚开始,付晓军种植技术不过关,油菜产量低,加上油菜品种普通,售价不高;两年下来,付晓军没赚到钱,他干脆放弃了油菜,专心种水稻。

  免费提供机械作业和推广高油酸油菜品种,实际上是当地政府为了鼓励农户种植油菜而采取的措施,高油酸油菜品种是当地政府、油脂加工企业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开发的新品种。

  付晓军又开始尝试种新品种油菜。除了在种植端提供补助、推广更高附加值的新品种,当地政府还联合油脂加工企业开展“订单种植”,也就是由油脂加工企业提供油菜新品种的种子,农户种植之后,油脂加工企业保证以高于普通油菜籽市场价每斤1块钱收购达标高油酸油菜籽,用这种方式来稳定种植农户的收益预期。

  “订单种植”让沙洋县高油酸品种油菜面积从2018年的2000亩达到现在的22万亩;而全县的油菜种植面积从56万亩扩展到现在的80万亩。

  除了采取措施保证油菜扩产提质之外,沙洋县还在提升油菜产业链上做文章。

  今年51岁的刘晓梅是一名职业养蜂人,在此前的二十多年中,她与丈夫随着蜜蜂走南闯北,追花逐蜜。2020年回乡探亲的时候,家乡的油菜花开得正艳,刘晓梅动了回乡养蜂的念头,亲朋好友也劝两口子稳定下来。

  刘晓梅拿出120亩地种上了新品种,没想到试一试的效果超出预期。

  一株小小的油菜,让刘晓梅有了三份收入:新鲜菜薹、蜜蜂采蜜,最后还可以卖油菜籽。实打实的收益让刘晓梅更加有信心,随后两年又流转了80亩土地,现在,她家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460亩。

  目前,我国春播已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南方地区早稻育秧过三成,北方春小麦开始播种,东北水稻育秧大棚正在清雪扣棚,预计4月上旬开始育秧。

  人勤春早,万象“耕”新。这样的景象,让我们对于今年的丰收又多了一份底气。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分品种增产任务和分区域增产布局,谋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支撑性重大工程,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只能一茬压着一茬进,一程接着一程赶,绝对不能松劲。(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