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23:36:49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社 重庆8月21日电 题:《黑神话:悟空》中何以得见石窟版《清明上河图》?
——专访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
中新社 记者 钟旖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其始建于初唐,至两宋达到鼎盛,5万余尊石窟造像是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近期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中,大足石刻不少场景得以1:1呈现,令不少玩家大呼震撼。
大足石刻为何被称作石窟版《清明上河图》?其保护发展有何亮眼成果?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作出阐释。
视频:【东西问】蒋思维:大足石刻为何被称作立体的《清明上河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作为重庆市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有何鲜明特征?在当前备受关注的中国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中,为何有它的身影?
蒋思维:大足石刻,是自唐宋以来保存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主要雕刻于崖壁的石刻造像总称,迄今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达75处,造像5万余尊。
199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认为,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美术价值之高,风格和题材之多样化,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之一。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密宗,与中国的道教和孔子儒家在大足石刻造像中“三教合一”,形成了影响很大的三教和睦相处现象。大足石刻也是继敦煌莫高窟后,中国第二个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的造像时期主要为唐末、五代和南宋,特别是南宋造像最多,具有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等诸多特色。南宋之后,世界范围内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规模和影响力的石窟造像,因此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在游戏《黑神话:悟空》中,出现了不少佛教名胜古迹、唐宋文物遗迹。大足石刻宝顶山的千手观音、西方净土变、地狱变相等石窟造像被1:1还原,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游戏与石窟寺,两者看似分离,实则在时代背景、宗教表现等方面有关联、融合之处。比如游戏中还原的“地狱变相”,在实物造像中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菩萨,下层为地狱,美与丑、善与恶的扭曲对比可恰到好处地反映游戏主人公所处的情境。可以说,大足石刻的细腻雕刻和神秘氛围,为游戏提供了相应的视觉素材和灵感。
中新社 记者:大足石刻至两宋时达到鼎盛。业界有不少专家学者称大足石刻为立体版、石窟版《清明上河图》,原因为何?
蒋思维:在大足石刻诸多文化价值中,世俗化、生活化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特色,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除了佛菩萨等题材的石刻,大足石刻中还有很多描绘当时人们世俗生活和民俗风情的造像,将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从各个侧面浓缩反映了公元9世纪至13世纪间的中国社会生活,使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在经过长期发展后完成了中国化进程。
宝顶山中的造像题材尤其展现了广阔的世俗生活场景。该处石刻造像中有诸多南宋社会生活场景,比如清晨起来喂鸡的养鸡女、姿态优美的吹笛女、担负双亲在外行乞的孝子、众人醉酒后的表情等。这些大多在日常生活中可见的情景,在佛教石窟艺术殿堂中得到生动展现,令人惊奇。
其中,具有山野情趣、刀法豪放的禅宗造像《牧牛图》颇为醒目。这龛造像依山傍势,曲折起伏地刻在近30米长的岩面上,共分十二组,图文相配,十牧十牛穿于山水林泉之中,反映古人山中牧牛的场景。牧人或挥鞭驯牛、牵牛徐行,或并肩耳语、横笛独奏,或袒胸露怀、憨然憩睡;牛群或舔蹄饮水,或跪地而息,宛若一曲田园牧歌。其实,结合时代背景,《牧牛图》看似在讲牧牛人和牛之间的互动变化,实则是用生活化的方式传达出佛教禅观的修正过程。牧人代表修行者,牛代表修行者的心,驯牛的过程即为修行者悟禅入道的过程,亦可看作每个人从初生牛犊到成长、成熟、成功的人生历程。
大足石刻《牧牛图》。 中新社 记者 何蓬磊 摄《父母恩重经变相》系歌颂父母养育之恩的典范之作。古代匠人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艰辛过程为主题,形象地雕刻了“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等十组画面,情节连贯,感人肺腑,如同连环画一般再现了人间生活。
大足石刻《父母恩重经变相》。 中新社 记者 何蓬磊 摄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造像,将世俗人物作为雕刻的主要部分呈现在龛窟中,将百姓生活以立体生动的方式记录在崖壁上,呈现如《清明上河图》般的繁盛景象,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大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定、富裕,亦成为后代专家学者了解和研究宋代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
大足石刻的世俗化、生活化特色,见证了中国石窟艺术在唐宋的重要转变,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对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足石刻自1980年对外开放以来,逐渐蜚声中外,不仅中外名人接踵而至,学者亦为之瞩目。基辛格、吴作栋、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等多国政要都曾到访大足石刻。
基辛格留言称:“游览宝顶山石窟是我们此行最精彩的景点,能够一睹这一超凡脱群的遗迹实属难得。”吴作栋则题词写下:这个地方反映了中国丰富的历史,这个地方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
游客参观大足石刻。 中新社 记者 何蓬磊 摄中新社 记者:石窟寺的保护一直备受国际关注。大足石刻的保护发展有何亮眼成果?您如何看待此次与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跨界合作?
蒋思维:在7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大足石刻保护逐渐形成了“重视前期勘察研究及试验成果支撑,科学研究贯彻保护过程,动态设计和精细化实施”的工作模式,并将考古学、美术学、建筑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融合为一体,形成综合性保护科学,同时在保护工作精细化、精准化探测和少干预实施等方面形成较成熟的技术体系。这一日常维护与预防性保护为主体的保护模式,逐步得以推广。
中外交流互鉴也是大足石刻开展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例如,2019年至2021年,大足石刻研究院与意大利威尼托文化遗产集群合作开展“舒成岩摩崖造像保护”项目,开启了意大利与中国西南地区在石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的实质性技术合作。2022年,大足石刻研究院还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围绕“峰山寺摩崖造像”的环境监测、保存状况评价相关现场调查与室内实验、风化病害机理研究、修复保护材料研究等开展合作。
只重保护不讲利用,文物只能“孤芳自赏”。 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场景复原等科技手段,构建传播矩阵,建设数字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和数字藏品,形成线上云游、线下体验的“孪生”格局。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大足石刻的独特魅力。
《黑神话:悟空》游戏团队在大足石刻做了充分的实地考察,并采用实景扫描技术取景、制作,把中华文化直观地呈现在全球玩家眼前,可以说是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
我也注意到,该游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吸引了众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国际玩家,这对打破文化隔阂,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具有意义。当然,通过这种方式得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熟知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也为大足石刻的保护、传承、宣传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图为游戏《黑神话:悟空》制作团队在大足石刻实地采集素材。 (兔角科技供图)中新社 记者:日前,大足石刻全新开启了“五山联动”新游径。这是否代表着大足石刻的保护,已到了成熟且可向更多人共享成果的阶段?
蒋思维:长期以来,大足石刻的保护受到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心和关注,实施了一大批保护项目,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其中,就包括新开放的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三处造像点。
这三山是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五山”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国文化演进中,儒家、佛教、道教思想走向融合的历程上,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为代表,完整反映了宋代道教神系;石门山石刻佛、道合一,十圣观音、孔雀明王等造像精美绝伦;石篆山是儒释道完美融合代表,其中的青年孔子形象更是难得一见。
三山的开放,丰富了大足石刻旅游路径及游览内容,不仅是进一步让世人领略大足石刻独特魅力的重要补充,也是“让文物活起来”在大足的一个具体体现。我们相信,“五山联动”将向世人更集中地展现大足石刻“三教融合”的文化特色,以及石窟中国化的艺术风采。(完)
受访者简介:
蒋思维。 中新社 记者 何蓬磊 摄蒋思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文博研究馆员,现任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大足石刻保护与管理工作,近年主持完成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预警等10余个重要文物保护项目;负责组织实施中日合作、中意合作大足石刻保护2项国际合作项目,完成科研项目5项,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21年被聘为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专家,同年被列入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