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14:17:39 来源: sp20241225
你以为某场球是球员状态不佳,原来是人家收了“黑钱”;你感叹某个比分球队“尽力”了,或许人家背后在操纵、交换着利益。足坛“假赌黑”涉案情况一一公布,着实让人大开眼界,惊掉下巴。
9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在大连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足球职业联赛“假赌黑”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的相关情况。自2022年以来,公安部重点交办辽宁等地公安机关侦破相关赌球、假球专案,整体谋划打击网络赌球、操控比赛、行受贿赂等违法犯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8人,打掉网络赌博团伙12个,查实涉嫌赌球、假球比赛120场,对83名涉案球员、裁判员、教练员、俱乐部管理人员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通报情况十分详实,“篇幅”够长:查实涉案球队41支,涉嫌赌球假球比赛120场;涉案球员、裁判员、教练员、俱乐部管理人员83名;金敬道等44人终身禁足;巴合江·吾尔满等17人禁足五年……有球队、有球员、有教练、有裁判;有中超、有中甲、有中乙,还有女超。再联想到此前杜兆才、陈戌源、李铁等人的涉案,可以说,此次“假赌黑”专项整治查实的结果涉及“工种”多、波及范围广、违法问题深。不啻是对当下中国足球“假赌黑”的一次全方位深挖,全景式呈现。
人们总在发问,中国足球为什么就是踢不好?背后原因十分复杂,但诸如“假赌黑”折射的纪律、环境和风气问题,恐怕也难逃其责。对于足球事业来说,“假赌黑”不仅是弄虚作假、歪门邪道、阴奉阳违,更是严重违背体育精神和法律法规的“毒瘤”,是我国足球事业进步、足球形象传播和足球文化交流的拦路虎。
道理很简单,“假赌黑”作为传染性极强的体育毒瘤,不是孤立、孤浅的现象。如果各级联赛的多个球队和球员、教练都参与“分羹”牟利,谁还有心思真正踢球?谁还会把公平竞赛、争取一流当做比赛目标?谁还能给年轻球员做出正面表率?落到国家队层面,又有多少后备人才可以“扛大旗”、为国出力?从这个意义来说,深挖查实“假赌黑”违法犯罪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为非作歹的人和机构,是肃清足球领域脏污,培育足球事业健康发展环境的前提。
任何突破体育道德精神、违法违纪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惩治。不论是司法判决、终生禁足,抑或是其他惩治措施,涉案的个人和俱乐部终将承担惨痛代价。狠挖利益、狠刹毒瘤、狠抓风气,对于眼下的中国足球而言,是必须果断、持续发力的课题。事实上,《刑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准则》以及足协内部的纪律监察机构等,都对“假赌黑”明令禁止。为何问题仍旧潜藏直至曝光?隐蔽性强、利益同谋、相互包庇“保护”,是更深层的原因。能否借此契机痛定思痛,查漏补缺,完善机制,建立起真正严密、有效、完备、公平的反“假赌黑”机制,值得进一步观察。
中国足球,是时候重整旗鼓、重新出发了。站在重新出发的起点上,谈成绩、谈留洋都是奢侈,而是真正先让足球事业、足球环境干净、健康、有序起来。立好规矩、培好土壤、育好风气,让青少年踢球训练不再难、让人才选拔不再掺杂非法利益、让各级职业联赛足够公平,中国足球的好成绩、高水平才会水到渠成。
(责编:赵春晓、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