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3:26:46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社 深圳5月20日电 (王恩博 王梦瑶)一只造型复杂、结构精密的机器蜘蛛,被翻转过来置于地面、四脚朝天。看似已无法动弹的它,却在转眼间变形成一只机器狗,翻个身又灵活地爬了起来,甚至没忘了“招手卖个萌”。
记者近日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看到了这番颇具科幻感的场景。这个“变形金刚”一般的机器人,是该院院长戴建生带领团队研发的第一代变胞机器人。
所谓“变胞”,是指结构上的颠覆性创新。当下机器人应用环境多变性、工业生产的多格局,对机器人结构变化提出了更高需求。为此,戴建生团队在机器人结构上进行颠覆性创新,其开发的第一代进化机器人通过本体结构设计,实现了机器人构型的转变,能够模仿不同哺乳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运动特点。
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戴建生(右二)团队,及其研发的第一代变胞机器人。(南方科技大学供图)这就有了前文描述的场景,第一代变胞机器人无需拆卸重装即能实现在爬行动物、节肢动物和哺乳动物等生物形态间的转换,除蜘蛛、小狗以外,还能变换成壁虎、竹节虫等多种动物形态,并模仿不同动物的运动特点。
这种特质,让变胞机器人可以作为陪伴型机器人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戴建生举例说,变胞多足机器人可以转变各种结构实现和人的交互。如原来四足的机器人在收到“拿水”指令后,能够将前两足变成“手”端水过来。同时,变胞机器人也可以实现收捡物品、清理环境等康养和家务工作。有趣的是,在指挥下,变胞机器人甚至还自带BGM(背景音乐),灵活地扭动四肢和身躯,精准卡点随着音乐节拍来了一段劲歌热舞。
在工作强度更大、作业更繁琐的工业生产线上,变胞机器人也有用武之地。戴建生介绍,将变胞结构应用于机器人的手掌设计,可以突破现有机器手抓持空间与灵巧度的约束,“手掌可以握起,也可以反握”,将这样的“灵巧手”装备在生产线上,可以代替人工完成那些艰难繁琐的工作,将他们从枯燥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目前,变胞机器人已经升级到第二代,几个月内就能完成现阶段研发。新一代全息进化机器人拓展了结构尺寸,搭载深度相机、雷达、红外相机等多种传感器,将智能变胞结构、人工智能和多种感知技术高度结合,突破现有机器人结构固定、功能单一和智能化程度低的难题。
据了解,智能全息变胞机器人能够实现轮式、足式和轮—足复合式运动形态,实现5种仿生构型和120多种细分形态,可以进入地震或煤矿事故的灾后废墟进行搜救,进行火灾隐患巡检,开展野外水源地水质检测工作,或进入野生动物疫源进行样本采集等。
畅想未来,更加智能、能够自主认知决策的“变形金刚”或将成为现实。戴建生表示,变胞机器人实现了对机器人本体结构的超越,将人工智能和多需求的物理世界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