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2:07:53 来源: sp20241231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的举措,应当是兼顾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等多维度的一揽子举措。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以来,全国新增完成6.7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打下良好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用好这些经验,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协同,重点要在强化政策系统性方面加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要在整体谋划上下功夫,统筹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这其中涉及的政策举措,不是一时一地之策,也不仅仅关乎某一行业或领域,而是综合的、全面的。按照这样的路径谋划建设美丽乡村,相关的具体举措才能更有针对性。
比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除了关心产业项目带来的短期收益外,还要考虑项目建设带来的中长期综合效益,如在全面提升乡村产业节能降碳水平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的举措,应当是兼顾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等多维度的一揽子举措。
在强化统筹的基础上,一些具体细节也会直接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后续的成效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村容村貌和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这些工作背后,是乡村规划、基础设施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等多项内容的综合集成,看似是细节问题,却是关键的细节,甚至是能够决定建设好坏的细节。
持续提升村容村貌,重点应在乡村文化内涵挖掘方面找到“突破口”。我国地域广阔,乡土文化因地域不同各具特色,把这些精彩故事提炼出来,把文化特色呈现出来,对提升整个乡村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内很多闻名遐迩的美丽村庄,一个共同特点是有“乡土味”“文化味”,乡村文化、地域文化的内涵得到充分挖掘,同时也向乡村治理的其他方面有效赋能。做好村容村貌的提升工作,除了在文化内涵阐释方面找准定位外,还要在乡村基础设施方面持续发力。宜居宜业的前提是交通便利和通达,这也是提升区域整体村容村貌的重要抓手。
强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中一个关键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每个地方、各个乡村的发展程度不一样,基础不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也不同。有的乡村应侧重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污染防治,有的应侧重生活垃圾治理,还有的则侧重沙漠化防治等。侧重点不同,治理路径和投入机制也各异,从根本上看还是要建立有利于多方参与、协同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
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振兴能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当前,粗放式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要想真正发挥效力、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就要在精细化、规模化方面找突破点。以农业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和乡村旅游为例,粗加工方式已经很难获得市场,尤其是乡村农产品加工,真正提升产品竞争力,除了依靠产品本身品质外,还要站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高度,在销售、品牌设计等方面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乡村旅游市场建设方面,打造精品民宿已经成为盈利性较强的新模式,关键是如何把乡村的文化休闲潜力挖掘出来,在做好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吸引更多游客,繁荣活跃乡村旅游市场。在这方面,仍有较大发展潜力,相关的经验做法也符合产业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