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通讯:中国水稻专家助力斐济大米自给计划

发布时间:2024-11-19 04:08:05 来源: sp20241119

新华社苏瓦3月20日电 通讯:中国水稻专家助力斐济大米自给计划

新华社记者郭鑫惠

三月的斐济正值雨季。连续数日的暴雨过后,中国专家陈华早急切地赶到田里查看水稻情况。

即将成熟的水稻倒伏了一片。“产量肯定会受影响,好在我们另外两块试验田没有受灾。”陈华早告诉记者。

这几块稻田是中国援斐济农业发展技术水稻项目试验示范培训基地,位于距首都苏瓦20公里的瑙索里镇。陈华早是项目组长。

在斐济等太平洋岛国,当地农作物常因暴雨、台风和暴洪等自然灾害遭到破坏。陈华早说:“尽管如此,我们可以通过采用优质稻种和先进农业技术,结合科学的田间管理,帮助当地稻农实现高产。”

在另一块种植了中国杂交水稻的试验田里,育种专家吴明奎正在收割测产。他在测算后告诉记者,该品种水稻产量达每公顷7吨以上,是斐济当地水稻品种产量的2至3倍。

斐济政府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实现大米自给自足,以确保粮食安全。然而,受耕作方式、劳动力短缺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该国稻米产业面临挑战。

斐济农业和水道部官员纳基达基达说,斐济大米产量不及其消费需求的20%,该国80%以上的大米依赖进口,因此政府提出振兴大米产业计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与中国开展更多合作。”

自2015年以来,中国先后实施了三期农业援助项目,通过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建立标准化稻田和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等方式帮助斐济提高水稻产量。陈华早带领的6人专家团队于2023年7月抵达斐济,开始执行第三期项目。

通过前两期项目,中国专家团队共完成了5个当地品种的提纯复壮,引入了16个水稻品种,为当地2500多名农民提供了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并捐赠农机设备助力农户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据介绍,第三期项目将引进26个水稻品种,对10个当地品种提纯复壮,还将新建6个农业示范点,培养农户高产作业。

“斐济农业部还希望我们帮助打造一个集产前种子培育、产中精细化管理以及全程机械化服务为一体的脱贫示范村,借鉴我们中国的模式,帮助当地农民脱贫。目前我们正在选点。”吴明奎告诉记者。

劳动力短缺一直是斐济农业中的一大难题。为此,斐济政府不断出台政策,鼓励更多年轻人从事水稻种植,并希望中国的先进农业技术能够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实践。陈华早说,中国专家组已在纳乌索农业技术学院建立示范基地,培训水稻实用栽培技术。

同样也是农业专家的纳基达基达对新华社记者说,通过中国农业专家团队的技术援助,斐济水稻产量已有所提升。“中国团队对斐济农业的贡献有目共睹。”

近年来,中斐农业技术合作蓬勃发展,硕果累累。2014年落地斐济的菌草技术援助项目,不仅解决了该国旱季饲料短缺问题,也改变了斐济菌菇完全靠进口的状况。

中国驻斐济大使周剑不久前刚刚考察了水稻项目组。他对陪同调研的斐农业和水道部官员说,中方愿与斐方在菌草、水稻等领域继续拓展合作,提供更多先进农业技术培训机会,使斐济从相关农产品进口国变为出口国、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使斐济民众的饭碗越端越稳、钱包越来越鼓。

(责编:于洋、徐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