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1:23:43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社 成都10月14日电 题:成都国际非遗节:文化交流互鉴点亮非遗魅力
作者 单鹏 程兆
中国、塞尔维亚、波兰、日本,几个国家被金银器工艺“连接”起来。无论是中国丽江的银胎珐琅,日本的银摆件,还是塞尔维亚和波兰的银饰品,其制造技术、器物形制、纹样风格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着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共融。
这是正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成都国际非遗节)上的展示之一。本届成都国际非遗节为多元文化搭建起交流互鉴的舞台,从波兰的手绘彩蛋和剪纸,到阿富汗的羊毛地毯,再到印度的手工鞋,每件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手艺人的精湛技艺。现场不仅有法国、波兰、意大利、塞尔维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手工艺术品参展,还有多名艺术家的活态展示。
10月12日,第八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开幕,图为观众与波兰艺术家(左一)在现场交流。 王帅 摄对塞尔维亚手工艺人戈尔曼而言,向中国民众展示其金银作品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此次中国之行,我希望比较两国在金银细工工艺的异同。这几天我们已经和成都当地的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结合中国的风格和技术后,我们可以重新设计产品风格,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经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戈尔曼接受采访时称。
在展览现场,中法传统手工艺合作项目《新山海经》呈现了多件跨越国界的非遗创新品,包括法国刺绣、吹制玻璃,中国银花丝、剪纸等17件作品。该项目发起人、法国设计师艾瑞克说,这些作品先由成都本地非遗传承人制作出半成品,后由法国手工匠人进行完善,每件作品都融合了法中艺人的工艺精髓。
韩国艺术家韩善旭的展台摆放着形制各异的陶瓷器具。除了常见的碗和杯子,他还烧制了一些外形酷似山峰的摆件,每个摆件上点缀着一枚金色圆圈,像佛陀背后的光圈,又像挂在天空的一轮明月。他将其命名为“参禅”和“绝景”,“韩国制瓷史很长,历史上深受中国瓷器文化影响。”韩善旭说,尽管两国瓷器艺术有些许区别,但其中蕴含的精神或情感是相通的,“比如西方人看到‘参禅’和‘绝景’,可能不会理解,但东方人就能够共情。”
参加此次成都国际非遗节,是波兰彩蛋雕刻大师格拉日娜·费拉首次来华展出。在她的刻刀下,一枚枚鸵鸟蛋、鹅蛋甚至鸡蛋变成了刻有精细花纹的艺术品。格拉日娜·费拉说,当得知成都是大熊猫的故乡后,她在启程前专门雕刻了3只正面带有大熊猫图案的彩蛋,供中国观众拍照打卡,“这次活动让两个地理距离十分遥远的国家进行了自由的文化交流和便利的手工商品贸易,这是无与伦比的。”
10月12日,第八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开幕。图为波兰彩蛋雕刻大师格拉日娜·费拉创作的大熊猫主题彩蛋。 单鹏 摄一些中外艺术家开始合作探索传统非遗的现代艺术路径,韩国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特派员韩畯旭和中国纤维艺术家刁娟共同打造的蜀绣展览《赤色晚秋》就是代表之一。该展览用蜀绣呈现朱竹,在展陈方式上则把蜀绣从二维世界“解放”,以立体形式呈现于观众眼前。观众走进展厅,仿佛进入一片竹林,鸟鸣、竹影以及刺绣的纹理交映成趣。刁娟表示,“中国人把竹子比作君子,但外国观众很难理解这个概念,所以这个展览重点突出了竹子的艺术形象,展示了艺术家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