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0:58:06 来源: sp20241216
中新网 泉州11月21日电 (陈欣 黄智渊 郑斯元)近日,在网络社交平台,“泉州蟳埔簪花围”以破10亿浏览量火爆出圈,蟳埔小渔村盛开“顶流小花”,一朵朵小花绽放出顶流世界。
蟳埔村,位于侨乡福建省泉州湾晋江入海口、古刺桐港畔。今年初,赵丽颖一组簪花写真,让村子突然收获流量密码。国庆期间,每日约有5万名游客前来游玩。小小的闽南渔村,攒动着纱丽服、娘惹服、傣服、马面裙、大裾衫……虽然服饰各色各样,但是游客们的头上,都簪着同样的花环——簪花围。
图为游客们的头上簪着同样的花环——簪花围。黄智渊摄陕西的张女士说,她这次来泉州,就是要专门体验簪花;来自浙江的阙女士说,她是在社交软件上被“种草”的。游客对簪花围的向往,让换装拍照的体验式经济蓬勃而生,体验馆从寥寥几家扩张到150余家,为游客簪花换装成了村民又一经济来源。
许许多多的化妆师、摄影师也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摄影师王女士告诉记者,到了节假日,随处可见全副武装的摄影师。而精明勤劳的蟳埔人更是嗅到了商机,不仅开起了簪花体验馆,还纷纷开起了海鲜餐馆。
蟳埔女、惠安女和湄洲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大裾衫、阔脚裤、簪花围,让蟳埔女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簪花围,便是盘好长发,插上簪子,再簪上配色浓烈的花儿,篦好金饰,远远看,像是顶着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园”。
图为游客体验“簪花围”头饰。黄智渊 摄簪花围的起源众说纷纭,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项习俗是东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据福建省蟳埔女服饰非遗传承人黄晨介绍,蟳埔附近有座“云麓村”,相传该村村民是阿拉伯人的后裔。“清晨五六点,爱美的蟳埔女就在集市排队,购买云麓村运来的鲜花。”
“蟳埔女爱美,更热爱劳动。”蟳埔党支部副书记庄群介绍说,传统蟳埔人家是赶着浪潮生活的,蟳埔女性和男性一样从事渔业劳作。潮涨时,男丁出海捕鱼,数日才能归航,蟳埔女就扛起持家的重担。潮落时,她们披星戴月,踩着淤泥到滩涂上讨海。
图为小女孩戴上“簪花围”头饰,格外开心。陈欣 摄“渔船归航,她们就开始搬运挑担、码好海鲜,摇身变为精明的商人。老泉州人都知道,买海鲜,一定要找头戴簪花围的蟳埔阿姨,因为她们卖的海鲜最新鲜。”庄群说。
2008年,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体验”的旅游形式进一步放大了非遗的影响,让更多人对这朵“顶流小花”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今,簪花围所代表的不仅是“优质海鲜”,更是“优秀文化”。近在国内多个城市,远至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国家,“顶流小花”已经落地生根、蓬勃绽放,成为当地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顶流使者”。
顶流的文化人人爱,顶流的精神代代传。“只要你肯踏出家门,所走的每一步都是黄金。”这是蟳埔人口口相传的人生箴言。泉州师范学院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林华东教授解读道,蟳埔女的“拼劲”是泉州精神的缩影。(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