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

发布时间:2024-12-30 08:40:19 来源: sp20241230

  2013年11月,在开启全面深化改革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提醒全党——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

  这四个问题,都是全面深化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破题、解题,一切从人民需要出发。正如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深圳莲花山公园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深圳莲花山公园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拼版照片)

  曾经,一纸户籍让进城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改,涉及的人口规模巨大,牵涉的部门多达十余个,难度和挑战不言自明;不改,广大农民如何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深思熟虑、果断拍板: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

  之后,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到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再到分类放宽或取消城镇落户限制……步步深入的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共享城市公共服务。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

  用好问题导向这一破题之“密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且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党的十八大前的一段时间里一些领导干部中吃喝成风,老百姓意见很大。”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书记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入手,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口,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他说,我们下决心整治,现在管住了,人民群众拍手叫好,“这就是小切口、大成效”。

  2018年7月,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一个多月后,他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前门石头胡同的快递服务点,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前门石头胡同的快递服务点,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总书记十分关心这一群体:“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人群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存在‘漏保’‘脱保’‘断保’的情况。”很快,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习近平总书记直言:“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

  2024年5月23日,一场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主持会议的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请大家畅所欲言。”

  这一次开门问策,有6位企业代表、3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总书记不时提笔记录并插话询问,了解具体情况,深入交流回应。

  向前回溯。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总书记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2020年,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总书记在两个月内主持召开了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总书记说:“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要利用倒逼机制,顺势而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环保督察、河湖长制、国家公园等创新举措陆续面世,美丽中国蔚然成形。

  “现在,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这些年,总书记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2020年,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出台,剑指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归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司法责任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等措施落地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总书记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差别化探索。2021年在中国医改“探路者”福建三明调研时,总书记谈到下一步医改目标:“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这个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间起步。”

2020年11月18日,居民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医保办咨询、办理手续。

2020年11月18日,居民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医保办咨询、办理手续。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数千个改革方案得以实施,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治等各个领域,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一理念贯穿始终。

  不久前的一次开门问策中,当有学者发言提到“接下来的这轮改革,力争让更多群体有更强的获得感”时,总书记赞许道:“这句话正是点睛之笔。”

  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价值取向始终立于“改革四问”的基石之上,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层逻辑。正如总书记所概括的,“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蔡纯琳

  编 辑丨蔡纯琳

  校 对丨李丹 刘禛 宋春燕 娄郝 梁雅琴 毛长志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