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岁月神偷” 有哪些新招?

发布时间:2024-12-21 14:51:32 来源: sp20241221

  2024年9月21日是第31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即刻行动,点亮记忆之光”。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临床常见的老年认知障碍疾病。由于AD起病隐匿,初期记忆力减退容易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表现,所以从发现到真正确诊时,往往病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此时脑内关键部位细胞已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治疗效果非常有限。AD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脑海中的橡皮擦”,作为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累及的就是老年人群,往往表现为进行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

  如何进行早筛早诊,真正实现早防早治?医学的发展给病人们带来了哪些新希望?我们的社会体系能够给予患者群体和家属哪些支持和管理,帮助老年患者安度晚年?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稿件统筹/周洁莹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任珊珊、翁淑贤、张青梅 通讯员马彦、伍晓丹、韩羽柔、甄晓洲、廖旺、许咏怡、傅文臻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韩羽柔(除署名外)

  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就诊率低

  利用科技的力量对AD进行早筛早诊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记忆与认知障碍中心主任郭洪波教授长期关注的一个课题。郭洪波在生活、工作中都接触过很多患者,其中不乏十分熟悉的亲近者,她对患者错失早期诊治时机的感触特别深刻。

  她分享说,AD的早期症状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主,如出现忘记刚进行的对话、忘记熟人名字、重复询问是否吃过饭、丢三落四等现象。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这种记忆损失会进一步加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清、不认识字、找不到回家的路等表现,最后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认知中心负责人刘军教授说,虽然AD以记忆障碍为首发和突出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还会逐渐出现精神行为方面的症状表现。他提醒,50岁以上人群一旦出现记忆力快速下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全面评估,排查AD。

  关键词1:早筛早诊

  老人记忆力衰退,究竟是“老糊涂”还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奏?受访过程中,专家们一致表示: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手段,及早诊断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陆正齐主任医师说,尽管AD目前还无法得到治愈,但通过药物、认知康复等方法及早开始综合干预,能够延缓病情的进展,“抢救”老人的记忆和认知能力。

  目前认为Aβ和Tau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元凶,它们在大脑内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病理改变。“在出现记忆力下降之前的15—20年,有害的Aβ和Tau蛋白就已经开始在大脑内沉积,随着时间推移才慢慢出现记忆力下降等异常表现。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检测Aβ和Tau蛋白提前10—15年明确自己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陆正齐表示,目前可以通过早期检测Aβ和Tau蛋白来进行确诊。确诊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①PET-CT(类似CT扫描),②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进行化验。除此之外,可以通过抽血检查进行初步筛查,如果初筛有问题就进一步检查,没问题可以继续观察、定期随访。

  对于AD的早筛早诊,医学界还有哪些新的探索成果呢?

  探索一:5分钟“人机游戏” 就能完成一次“脑体检”

  本月,海珠区沙园社卫中心出现了一台“大型游戏机”,老人家根据AI提示点点屏幕、动动眼球,几轮人机互动的小游戏下来,系统就会根据眼动、微表情和步态等,对其脑健康状况给出初步评估,提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并给出日常生活的建议。

  这是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向日葵行动”公益行动的最新探索:郭洪波教授领衔的记忆与认知障碍中心团队自主研发,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SMART互动式AI认知早筛系统开始投入社区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社区筛查。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老人信心满满地接受了游戏测试,最后AI出具的结果还是提示了一些问题,并给出了日常生活的指导建议。

  “找到高效的方法进行早筛早诊,才能帮助更多人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负担,这就是我们的初衷。”郭洪波说。

  据了解,SMART认知早筛系统集AD科普、认知早筛、精准量表评估以及疾病数据库于一体。居民花5分钟左右时间完成一系列自主交互式小游戏,系统会结合视觉、语音、眼动、微表情、步态和笔迹等多种数据类型,即时给出专业脑健康报告,实现AD高危人群的精准识别。相比传统的神经心理评估、脑脊液标志物检测、神经影像等筛查方法,该系统能够实现早期筛查的无创、快捷、高效,无须专科医生评估。目前,样机已在广州市海珠区、荔湾区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护理院、老人院免费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样本1500份,其中筛查出高危患者约500人。

  探索二:验血就可以预测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以往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在做完量表筛查后通常需要做PET检查或者抽脑脊液来明确,前者价格昂贵,后者属于有创操作,在临床上较难推广应用。而现在,只需抽一管外周血进行检测,就可以提前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了。记者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获悉,这项技术自今年5月初在门诊投入使用后,深受市民欢迎,咨询电话络绎不绝,不少市民主动来医院检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宁玉萍指出,由于目前尚无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积极开展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科研攻关及科普宣传,将防治关口前移,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

  “我们现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在做完量表筛查后,主要是靠PET检查或者抽脑脊液来确诊,但两个都有缺点,PET检查价格昂贵,也不利于在社区普及,而抽脑脊液毕竟是有创操作,也无法普及。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通过检测外周血就可以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就是说只要抽一管血,通过化验就可以测出身体里面带有的阿尔茨海默病的蛋白是否达到警戒值。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开始投入使用,该项检测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能够大大提高早筛早诊率。”宁玉萍说。据介绍,这项技术是从国外引进,脑科医院构建了检测平台,并完成了性能检测及验证,目前与华大基因合作,进行推广使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钟笑梅指出,这项检测推出后很受市民欢迎,咨询电话络绎不绝,主动要求来检测的患者也很多,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不少患者是主动要求检测的,包括有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的、自觉记忆力下降的人群,他们都是主动挂记忆门诊、精神神经科、老年科或者神经内科要求检测的。”钟笑梅介绍,目前这项技术检测费用在1500元左右,筛查准确率可达90%以上。“一般来说,筛查结果没有问题的,可以不用频繁检测;结果在临界值的,我们建议老年人一年后来复查一次;或者后续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的,建议患者及时再来检测。”钟笑梅说。

  关键词2:新药

  新药上市 对抗“岁月神偷”添助力

  “阿尔茨海默病既然不能治愈,那么还有必要进行治疗吗?”对于这个常见的疑问,陆正齐表示,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的寿命,目前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认知、控制精神症状、延缓疾病发展,这对于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一定的帮助,这样我们才有时间期待新的更好的治疗方式出现。

  陆正齐指出,2024年以前,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的AD药物仅有加兰他敏、多奈哌齐、利斯的明、美金刚、甘露特钠5种。上述药物仅能部分改善症状,无法遏制疾病进展,更无法逆转或治愈。Aβ和Tau蛋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元凶,如果能够在早期清除Aβ,就可以延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展。全球首款Aβ蛋白靶向药物仑卡奈单抗于2024年1月9日在我国获批上市。仑卡奈单抗可以包裹并清除有毒的Aβ蛋白,从而减少Aβ蛋白的沉积,延缓疾病发展。此外,还有认知康复、经颅磁刺激等治疗手段。

  最新靶向药已在广东应用 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以往在临床上,AD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难以针对病因进行有效干预,往往只能“治标不治本”。然而,仑卡奈单抗获批进入临床治疗,标志着AD治疗进入了“对因治疗”的新时代。

  “这是20年来首个针对AD病因的治疗药物。”刘军解释说,仑卡奈单抗作为一种靶向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清除患者大脑中的异常蛋白(Aβ),减少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今年6月,广医二院在华南地区率先开出华南首批阿尔茨海默病靶向新药,到目前为止,已为50余例患者提供了该药物治疗。部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后,认知功能有所改善。例如,68岁的王婆婆(化名)在接受治疗前不苟言笑,在家基本不与家人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现在能与家人进行简单的互动游戏,面部表情也变得更加丰富,甚至在就诊时会主动与医生打招呼。她的社交能力的提升让家人感到欣慰,同时也减轻了对她的照料压力。

  在广医二院记忆门诊,每周都有不少家属带着患者前来询问是否可以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刘军表示,该药物并不适用于所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要是针对早期患者,并且治疗过程中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发热等副作用。由于仑卡奈单抗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对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科医生必须通过PET-CT、脑脊液检测等方法来明确患者是否具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除此之外,医生还要进行相关的认知功能评估,明确患者是否处于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功能受损或痴呆早期阶段,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同时确保患者没有相关的禁忌证,才能使用该药品。他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应到门诊进行咨询评估,如果符合用药指征,也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以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广医二院正牵头启动一项有23家单位参与的华南多中心“真实世界中仑卡奈单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研究”,希望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为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3:防治和管理

  老人如果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对于家庭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如果没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支援,很多家庭都会选择一位成员全脱产来照顾患病老人。如何对这些家庭提供帮助?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进行努力。

  行动:广东实施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张明副主任医师介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于2023年12月发布了《广东省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该院负责了该行动的技术组织实施。

  该行动旨在初步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到2025年,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80%,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初步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老年痴呆防治行动的社会氛围。

  行动重点包括加强科普宣教、开展认知功能筛查、开展预防干预服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立协作服务团队、构建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等六项工作。该行动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代表,在全省各地市遴选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示范建设。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指导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一次及以上认知功能初筛,对发现的痴呆高风险人群和疑似痴呆人群,指导其及时到有关机构就诊,并组建多学科服务团队在社区进行分级干预等。

  助力:联合社区打造“六位一体”脑健康中心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早筛与早诊,珠江医院记忆与认知障碍中心专家定期在海珠区各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珠江记忆门诊”出诊,通过深入社区的合作模式,将省级三甲医院专业医疗服务带到居民家门口。筛查出的高危患者,可进一步转诊到珠江医院记忆与认知障碍中心接受“一站式”治疗与康复。

  筛查只是第一步。据了解,针对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障碍疾病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效果不佳、缺乏规范化诊疗流程等突出问题,珠江医院记忆与认知障碍中心探索打造防、筛、诊、研、护、康“六位一体”的脑健康中心,并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有效联动的涵盖早期筛查、非药物治疗、疾病康复的“阿尔茨海默病全链条支持体系”:以社区为筛查中心,采用慢病管理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高风险人群进行管理;以家庭与医院为康复治疗中心,大力开展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为广大认知障碍患者提供个体化、规范化和精准化防治。 【编辑:刘欢】